美股上周開始進入大型企業業績公布期,由於去年第4季正值主要消費旺季,加上第4季初時,大多數的企業或證券商已高調地調低部份企業在2004年第4季的業績,因此大多數企業所公布的業績都較當時已調低的「合理」水平為佳,所以美股在走勢上並未因部份企業看淡今季的業績而受壓,3個主要美股指數依舊上升。
不過,投資者仍然要小心盯着一些重要的經濟環節,尤其是美股是世界經濟最主要的動力,若出現任何對美股產生負面因素的項目,投資者都不應因為股市仍然有上升動力而完全忽視。
在美國多項負面經濟數據中,包括每年過萬億的財赤,以及美元滙價偏弱有機會觸發資金外流等,雖然很多投資者所持的投資理念就是美國的經濟正在復甦,今年亦是大選的重要年份,所以不可以出現任何差池。
筆者認為這種想法不是毫無道理的,不過,若果投資者還記得在上任美國總統「克仔」任期完結前,經濟亦是美國近30年最好的時候,但亦是上個經濟周期的浪頂,因此,在美國大選完結前,美股「見頂」的機會仍然不大,但大選後就要小心了。
港股方面,由年初至今,一連多間上市公司在市場集資,原本被投機者炒得火熱的港股,似乎仍然未有被一下子冷卻下來的迹象,尤其是上周一英國石油悉數把手上的中國石油(857)以3.7元沽清,亦未有令到港股成交額下降,顯示市場對於後市的信心仍然頗強。不過大量公司進行配售活動,似乎是已對於「強勁」的股市走勢,投下不信任的一票,若果投資者以為只要市場資金充裕,股市會有無限動力去上破更多高位的話,那可能是大錯特錯的。歷史告訴我們,大戶之所以能夠出奇制勝,不但是手上有充裕的銀彈,更重要的是對於自身的投資活動有所克制,不會做出一些不合情理的動作,所以在投資活動中犯險的機會亦較少。
鼎康御泰證券研究部副經理 彭偉新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