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歐議會豪賭耐人尋味

國際視野:歐議會豪賭耐人尋味

歐洲議會(EuropeanCommission)入稟歐洲法庭,控告歐盟(EU)15成員國未能約束德國和法國履行「穩定及增長條約」,將財赤預算控制在GDP的3%上限,此舉是要為歐盟樹立形象而showquali,抑或含有其他政治動機,實耐人尋味。
毌庸置疑,要求會員依法固然非常重要,不然有法不依或隨便違法,規條名存實亡,要來作啥?歐洲議會不滿歐盟成員國財長對德法兩國違規視若無睹遂提出訴訟,從法律觀點而言實無可厚非。
然而一直強調歐洲是一個依法的社會,任何人(或國家)企圖違法必須加以制約之歐洲議會總裁普羅迪(RomanoProdi)有沒有想到,假如議會輸了這場官司,包括歐盟及歐洲議會又顏面何存?

不滿德法財赤過高
人們對歐洲一體化又有何想法?設於盧森堡的歐洲最高法院如果有受任何政治影響或表現懦弱,其公信力和信譽豈不嚴重受損?再者控告歐盟財長沒有對違規者採取行動乃屬違法,假若裁定有罪,財長們又應接受怎麼樣的懲罰?如此大鑼大鼓地、高調地、廣泛地將一眾人等或機關「擺上台」,不無給筆者一種普羅迪在策劃一場豪賭的感覺。
目前有不少經濟學者正為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是否奏效及其後遺症爭議不休,若從過往日本例子而言,可謂一敗塗地;然則美國卻屢試屢爽,看看80年代初列根總統的Reganomics和近年布殊仿效其做法,不是將美國經濟從深淵中拔出?其實成敗關乎結構和民族性的結合而已。
那麼歐洲又如何?歐洲傳統上對財政預算比較自律,但面對變化萬千的新經濟時代,在未弄清楚政策是否work或見有何迹象會爆其大「鑊」之前,歐洲議會又何不隻眼開隻眼閉?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