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最新的研究報告指出,今年流入新興市場的資金將接近2000億美元,是6年來最多,其中亞洲區會佔去近一半。但專家警告,投資者若一窩蜂追捧新興市場股票和債券,可能會引發金融泡沫。
國際金融協會(InstituteofInternationalFinance)表示,去年流入巴西等新興市場的私人資本跳升五成,達1875億美元(約1.46萬億港元);隨着美國息率偏低,配合全球經濟前景改善,今年流入新興市場的投資料進一步增至1960億美元(約1.53萬億港元),回升至1997年以來最高水平。
這個由花旗集團和摩根士丹利等大型機構組成的團體估計,亞洲將吸引其中的49%新資金,並以中國馬首是瞻。報告指,今年淨流入中國股市的外國資金將達600億美元(約4680億港元),比去年的557億美元多7.8%,大部份屬直接投資和入股國企的資金。在整個亞洲區,淨流入的私人資本料達967億美元(約7543億港元)。
根據一波與Tremont編製的對沖基金指數,在去年,以主攻新興市場的對沖基金表現最佳,平均回報達28.75%,高過業界的平均15.44%增長,並跑贏杜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和標準普爾500指數。拉丁美洲基金去年表現尤其突出,平均回報高達70.19%,主要受惠於巴西不斷深化經濟改革。
不過,該會主席兼花旗集團副主席羅茲提醒投資者,現時新興市場有再度脫離基本經濟因素之虞,情況就像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爆發之前,山雨欲來風滿樓。
6年半前,泰國銖崩跌,觸發投資者從整個亞洲區急遽撤資,觸發亞洲金融風暴,重創區內經濟。國金協會執行董事達拉那表示,在亞洲危機之後,投資者陸續重返新興市場,但去年好像有點來勢洶洶,動作太大太急。
對於美元兌歐元過去一年顯著下滑,達拉那認為全球經濟前景可能會受影響,因美元持續下跌勢刺激通脹,最終或會推高發達地區的利率,屆時尋求高息的投資者可能會撤離土耳其和巴西等新興市場。
雖然投資者普遍預期亞洲股市今年回報將甚豐,但英國一名互惠基金經理不以為然,並且正減持亞洲股份。MorganStanleyQuilter環球增長基金的經理拉科姆說,亞洲股市已從亞洲金融風暴的低位大幅回升,現時缺乏具有良好投資價值的股份。
拉科姆說,他已沽出許多持有亞洲股票的投資信託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