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兩歲多的小啟楓還在醫院的病床上休養,他不曉得,若再遲幾天做手術,就可能熬不過年三十晚了。這位剛剛完成肝移植的小病人,在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足足昏迷了十一天;醫生拒絕替他動手術換肝。小生命危在旦夕,父母要求轉往瑪麗醫院,馬上開刀,結果手術成功。再休息幾天,小啟楓就可以出院回家。 記者:梁洵瑜 蔡元貴
精靈可愛的蔡啟楓,上月十三號,因內出血進入威院治療。十八號,小病人接受內窺鏡檢查時發生意外,進入昏迷狀態,不斷吐血,需轉送往深切治療部急救,姓譚的外科醫生指他情況危險,需倚賴儀器幫助呼吸。
啟楓七個月大時曾接受化療及電療,醫治肝臟附近一個腫瘤,後產生副作用,出現肝衰竭。蔡父在兒子歲半大的時候,曾向威院提出做手術,把自己的肝臟移植給兒子;但醫生說啟楓年紀太小,血管太幼,手術成功機會僅得兩成,蔡父於是放棄做手術。
這次看見兒子情況危急,蔡父再度提出換肝,威院的譚醫生卻說太遲了;另一名深切治療部的當值醫生也指啟楓不宜在這個時候做手術,還叮囑父母「要有心理準備」。
為免孩子掙扎「掹喉」,醫生不斷注射麻醉藥,躺在呼吸機旁的啟楓,一睡便睡了十一天。上月二十九號,蔡父探病時發覺兒子面部及身體皮膚開始轉黃,心感不妙,「麻醉咁多日,唔死都變植物人喇。」他向醫生查詢,卻說這是正常狀況。
啟楓父母惟有向醫過兒子的威院兒科醫生李志光求救,李醫生了解過啟楓病情後,建議把病人轉送瑪麗醫院。啟楓在去年大除夕進入瑪麗,經過連串檢驗,醫生認為小病人可接受肝臟移植,有八成生還機會。手術在本月二日進行,結果很順利,父子平安。
蔡先生說,兒子目前還在瑪麗休養,康復進度良好,相信很快出院。他不明白,為何威院醫生一直批死兒子換肝成功機會低。
看過啟楓的香港大學外科學系教授盧寵茂醫生說:「病人已經用咗呼吸機一段時間,再遲幾日做手術,病人可能已經唔掂。」盧寵茂解釋,由於小病人身體虛弱,使用呼吸機期間很易受感染,例如肺炎,「一有肺炎,就冇得做,可以話死梗。」
病人權益組織幹事彭鴻昌質疑威院在醫治啟楓的過程中,是不是沒有肝臟專家可以諮詢意見。威院的肝臟移植中心於去年十一月關閉,中心主管徐家強醫生拒絕評論今次事件,只說:「威院三個肝臟移植專家刻下都沒有任何臨床上的職務了。」
威院的回覆卻截然不同,該院發言人說,威院在○二年底已建議小啟楓進行手術,並稱成功率達九成,病人父母起初同意,最後卻要再考慮。發言人稱,院方上月再向病人父母建議換肝,並在他們同意下,轉介瑪麗。但啟楓父親蔡先生說:「通常醫生對院方同對病人家屬講嘅嘢都唔同,我已經唔介意佢哋點講,我只係想反映一個意見,想換肝嘅病人,就唔好去威爾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