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一位70多歲已退休長者,無收入,卻收到銀行的宣傳信件,聲稱可批出高達四十萬元或月薪五倍的貸款額;而且銀行標榜「特低利息」,更可將目前欠債轉至新貸款計劃,說可「從此減省高息負擔」!
故事二:據英國國會有關信用卡信貸過度的調查文件所述,英國TheRoyalBankofScotland曾向大量「市民」發出直銷信件,其中一封是向一隻名為Mr.Goodwin的小狗,給予高達一萬英鎊簽帳額的信用卡申請書!
金融機構輕易批出私人信貸,上述故事可見端倪;不少港人陷入債網,成為自殺高危因素。據死因裁判庭數字,2002年死於自殺的人數約有1,100位,當中與債務問題有關佔24.7%。此外,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與中文大學一項研究,燒炭者中有財困者比其他方法自殺者為高,燒炭者中更有67%是與信用卡及賭博行為有關。
銀行及借貸財務公司為擴大市場佔有率,不斷發出信用卡和批出私人貸款,更用禮品和低息利誘,令很多未有理財經驗者,負上不能承受的債,養成不健康的消費文化。
更甚是銀行輕易批出高額的無抵押貸款,誘使陷入債網者以一卡的信貸償還另一卡的債務,但不改入不敷出之實,結果泥足深陷,不能自拔。
有見及此,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特別針對欠缺理財經驗的高危族群,免費提供輕鬆理財「富」學士課程(
撰文: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