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背景的人、不同階層的人對教育的要求、對教育政策的想法各有不同,要達成共識本已是不容易的事;現在教育統籌局局長李國章先生跟立法會議員除了在教育理念上有分歧外更讓個人意氣摻進討論中,令教育政策、教育撥款的討論更困難、更容易淪為意氣之爭。
我們認為,雙方有必要盡快改變這種各走極端、互不合作的態度,否則只會令各項教育撥款僵持不下,損及整個教育體系特別是大學的運作。
首先我們認為,立法會內兩大政黨──民主黨及民建聯應該改變反對明年大學撥款的決定,讓行政立法雙方能從實際問題上恢復合作。
事實上兩大政黨否決下年度大學撥款的做法是不必要及不合理的,因為有關的款額、有關的削減幅度已經過政府及八家大學的詳細討論並取得共識後才提出的。也就是說,明年的大學撥款早已被各方面所接受、早已得到各方面的同意,兩大政黨在沒有特殊理由、在沒有有力的論據支持下否決撥款,除了令行政立法關係緊張、除了為大學製造麻煩及不明朗外,有甚麼好處呢?像這樣損人不利己的做法當然該盡快作出改變。
更何況立法會是管理及控制公共開支的重要架構,在政府出現嚴重財赤的情況下,立法會議員該優先考慮、該優先處理的是如何更好的控制政府開支、如何紓緩財赤。
既然政府能與八家大學達成協議削減一成撥款,減低教育方面的開支,立法會議員理應支持及合作,誰知道部份議員卻只為反對而反對,否決撥款,甚至希望重新研究明年的撥款額。像這樣置財赤於不顧、置控制開支的責任於不顧的做法怎能得到公眾支持、怎能不改變呢?
當然,解決了明年大學撥款的爭議、通過了明年的大學撥款不等於解決了所有的教育爭議,也不意味政府跟議員在教育政策上的分歧會完全消失,更不意味議員會全盤接受政府削減教育開支的方案;但是當政府及立法會能學懂繞過一些不必要的政治爭拗、能解決一些不必要的爭議時,便可以增加雙方的互信基礎,將來即使遇上更複雜、更難處理的問題如怎樣控制未來幾年的教育開支時,雙方也能避免因互不信任而各走極端,令教育政策的爭議僵持不下。更重要的是我們認為,控制開支是政府及立法會雙方都不可推卸的責任,未來幾年雙方需要的是更多的諒解及合作。若果任由意氣之爭毒化雙方關係,只會令政府財赤更難處理、更不可收拾!
(圖)李國章讓個人意氣摻入討論中,只會令教育政策的討論淪為意氣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