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盛安聯資產管理,為安聯集團旗下的資產管理部門,現為全球第2大基金經理。至去年6月底,管理的資產超過1萬億美元。
自95年加盟德盛安聯資產管理香港,現任高級基金經理的陳彥麒,負責管理德盛老虎基金及小龍基金。兩基金去年11月底總額1.9306億美元,1年及5年表現均跑贏摩根士丹利綜合遠東(不包括日本)自由市場指數。他表示,管理心得就是要盡量做到四書之一《大學》所指的「格物致知」。
不說不知,許多基金經理並非經濟或金融科班出身,陳就是一例,他原來在英國修讀飛機工程,再取得工商管理碩士,92年初返港,到巴克萊銀行任管理見習員,從事信貸分析。他笑言,1年後才清楚知道自己想做甚麼,故轉往國衛資產管理任分析員,一做3年,95年才隨前國衛主管加盟德盛,最初任職助理基金經理,轉眼已8個年頭。
陳說,德盛雖為全球第二大基金,主要金融中心皆設有分公司,但最值得稱道的是各地同事能發揮團隊精神,真誠地溝通消息和分享看法,因即使有經驗的基金經理,也不可能事事了解,8年基金經理生涯,最令其興趣的是得見人性變化,職業性質讓他接觸到不同的人和事,在人們日漸重視理財的今天,他認為行業前景良好。
雖然低息環境令基金銷情暢旺,卻不見基金公司大肆擴張,他建議有興趣入行人士,嘗試毛遂自薦做見習員。不過,德盛與同行稍有不同,基金管理及研究分析份屬兩個部門,分析員鮮有轉任基金經理。
對於過往戰績,35歲的陳彥麒坦言有成有敗,如01年底至02年初,他曾看中一家新加坡上市資訊教育公司,當時認為該公司於97至98年金融風暴期間,純利仍能增加一兩成;加上經濟欠佳人們會傾向讀書增值,故以12至13倍市盈率購入一批股份,惟最終虧損近七成埋單。
他賽後檢討是自己忽略了香港的大學舉辦了許多校外課程,增加了競爭;同時科網熱爆破後,許多公司對員工的資訊培訓需求減低,對這家主要客戶為商業機構的公司業績造成重大打擊;加上其英國投資失利,最後決定斬倉。
至於成功經驗,是99年當大眾對新世界系股份避之猶恐不及時,逆市以3倍多PE吸納新創建(659)股份。原因是注意到新創建一半業務是基建、一半是服務業,業績較同系公司穩陣,最後獲利2倍多離場。
他笑說:「基金經理不是神仙,不會10年都行好運,故順勢時只可告訴自己好運當技巧,萬不可人云亦云;大家都樂觀時就要小心,要留意日常發生的事,要像記者般有好奇心,還要有邏輯思維,總之就要盡量做到如《大學》所說的格物致知。」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