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子錯 - 陶傑

一子錯 - 陶傑

如果當年孫中山沒有逼清帝溥遜位,不要建立甚麼共和制,為中國建立君主立憲,往後九十年,中國或許會避免屠殺和內戰,找得到出路。
孫中山最沒有眼光的地方,是以為中國可以像法國和美國一樣共和。他不知道,身為亞洲的農民大國,中國的農民人口還需要向一個帝皇的偶像膜拜—如果這個帝皇沒有實權,但擁有威儀,中國人的忠君拜帝慾望,有正常的宣洩渠道,後來就不會出現了一個現代秦始皇毛澤東。

同樣是現代化,日本的現代偉大的思想家福澤諭吉和政治家伊籐博文,就比孫中山聰明。日本學英國,保留了天皇,政府改行民主議會憲政,天皇成為國民凝聚力的泉源。但日本最初學得大半桶水—日皇的權力,比英國的王室大,發動戰爭,部署戰略,日皇裕仁與東條英機的內閣一起開會,日本的天皇偶像崇拜,一度走上戰爭的邪路,後來美軍佔領日本,戰後的日皇任由美國的麥克阿瑟將軍發落,麥帥在一念之間,就可以廢掉日皇,迫日本實行總統制的共和,但他想了想,還是保留了日皇的寶座,但為日本修改憲法,為日皇閹割大權,保留光環,替日本保留建築外觀,內部裝修,結果換來戰後五十年的文明。
孫中山如果保留清室,中國的皇帝,在以後的國共內亂之中就可以做一位超然的仲裁。泰國的蒲眉王,八十年代就曾經出面,平定過軍方的政變。今天的泰國,國王人人敬重,沒有人敢再動刀槍。

孫中山以為,中國國民的利益與皇室不可以相容。他錯了。法國的拿破崙一世和拿破崙三世,是經過法國的民主認可才上台的,並不只憑帝位的世襲。對於中國,君主立憲比甚麼共和制好。中國人真正需要的是皇帝,不是總理、總統、行政院長。今天北京毛堂的門外,還天天有一批來自各地的蟻民在排隊等瞻仰,告訴他們:不要再崇拜一具皇帝的屍體,你們自己就是國家的主人,他們永遠不會明白。
中國又在修憲了,這一次把甚麼三個代表論載入憲法。其實真正需要的修憲,是改行君主立憲,不要自欺欺人的甚麼「走向共和」。
連俄國也有人倡議把沙皇尼古拉家族的後裔請回來,恢復大俄羅斯的光輝,中國如果玩君主立憲,改名「中華人民帝國」,可以考慮把毛澤東的孫子毛新宇黃袍加身,他有點白癡,最適合做一個虛君,像漢獻帝,江澤民先生改稱丞相,可以做曹操。至於政黨議會,民主普選首相,就像溫家寶說的:鑑於目前人民素質太差,可以等一百年後才開始「循序漸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