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服、咖啡與請請 - 嚴浩

和服、咖啡與請請 - 嚴浩

日本女人的傳統和服後背有一個「包袱」。我在雲南麗江找到了根據。
麗江是從前茶馬古道上的一個驛站,後來演化成一個鎮,這個鎮的土司非常聰明,非常愛民,把麗江建設得富有特色。麗江由於離文明社會極遠,所以古風保存得很好。住在這裏的少數民族主要是彝族,彝族分散住在西南的山區,在麗江的彝族大都姓和,上了年紀的女人都穿傳統袍服,背後必背有一個「包袱」!這裏的運輸至今還是靠人力,五穀雜物放進竹簍子背在背後,竹簍子的底座邊緣在重物壓擠下會傷腰背,於是婦女們把一幅布叠了幾叠綁在背後墊背。這便是謎底!日本女人和服後的「包袱」始祖。

日本人類學家到麗江,發現這裏很多圖騰與日本相似。日本在唐朝以前叫自己的民族為「倭」,「倭」與「和」發音相近。武則天時把「和」字賜給「倭族」,從此日本人叫自己大和民族。
日本字很多字與漢文同,日文的發音特徵與福建相似,大家都發不出F音。福建話的「風」字唸成「呼─翁」,日文的「咖啡」是英文的Coffee,但唸作「柯嘻」。
茶的英文字Tea與福建話相近,因為從前英國的茶是從福建海運去的。但在歐洲,茶的發音是國語的「茶」,說明更古時的茶,是在海運發達以前,由絲綢之路從陸路走去歐洲,而最早運茶去歐洲的是北方人,所以發音為「茶」。至今歐洲人喝酒碰杯,不叫英文的Toast,叫國語的「請請」。北方人碰杯都叫「請請」。
這是我在旅行時的發現,有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