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堂:中資股批股也有好處

投資學堂:中資股批股也有好處

繼中國銀行及渣打(2888)先後沽售中銀香港(2388)套現後,英國的石油公司(BPPlc)亦於日前沽出其持有的中國石油(857),共套現約130億元。近期不少中資股的大股東或策略性股東,紛紛沽售股份套現,筆者記憶所及,同樣情況,較近期的一次,應該是在1999年底及2000年初,當時多間中資科技股的主要股東及董事,曾紛紛大手在市場沽售其持有的科技股。至於隨後的結果,相信部份朋友亦有印象,就是跟着而來的科網股泡沫爆破。
不知近期中資及國企股的主要股東紛紛批股套現,是否也像1999至2000年般,是泡沫爆破前的先兆?此點留給各位研究。
據市場猜測,BP可能將部份套現所得,用以從市場回購其股份(BP),以支持股價,相信這可能性頗高,主因是自早前RoyalDutch/Shell巨型石油公司,突然宣布可能高估了石油存量(ProvenReserves),需要將其原先估計的存量減少20%,此舉除了引致其股價下跌外,亦令市場猜測其他石油公司亦有高估其石油存量的嫌疑,促使部份歐美石油股股價偏軟,部份市場人士更聯想這可能是類似Enron帳目問題的翻版。
故此,BP趁機沽售中石油套現,以便日後從市場回購本身股份來支持股價,此猜測亦有可能。其他歐美石油公司亦可能有類似行動,據資料顯示,截至去年6月30日,BP、ExxonMobilCorp及RoyalDutch/Shell等共持有8.03%的中石化(386)股份,BP亦持有9.4%鎮海煉化(1128)的股份。

BP既然已沽出中石油套現,估計它及其他歐美石油公司亦有機會短期沽貨套現,尤其是RoyalDutch/Shell,此點讀者宜注意。

間接增加摩指比重
另一方面,由於不少歐美的大型機構投資者亦有採用MSCI指數,市場估計追隨MSCI指數的資金逾萬億美元,故早前MSCI指數把不少國企股納入其指數,對國企股的股價有一定幫助。
同時,由於MSCI指數是採用自由流通量方法計算,不會計算大股東及主要股東的持股量。隨着近期部份中資股的主要股東沽貨套現,間接令這些中資股在MSCI指數內的比重相應增加,促使沿用MSCI指數的機構投資者,亦需要相對地增持,無形中對這些剛批股的股份構成一定的支持。但有一點須注意,MSCI指數要待季度reviews時才會相應地調高比重,而快將來臨的QuarterlyIndexReview應在2月公布,有興趣的朋友可到其網址www.msci.com 瀏覽。
最後,中石油早前的升浪為2.675至4.95元,若下調升浪的0.382及0.5為3.8125至4.08元,短期若穩守此水平,則反映升浪尚未完結,後市仍有反彈可能。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