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內地遊客投訴,最近來港到旺角豉油街一藥房購買大批貴價藥物,返回內地拆開包封時,發現全是平價藥品,懷疑在包裝時被調換,專程攜同藥品來港,向《蘋果》投訴,以討回公道。
居於深圳的葉先生夫婦稱,他們每年來港公幹數次。葉太表示,由於在香港購物較有保障,且貨品種類繁多齊備,她每次來港都會購買一批藥品返內地以自用或送贈親友。
葉太說,他們上周再來港公幹,其間途經旺角豉油街一間藥房,見招牌寫有「政府註冊」,認為可靠,入內購買藥油、救心丹及藥膏等藥物,共二千多元;當時只檢查部份貨品後便「原袋」拿走返內地。
葉太稱,他們返家拆開包裝盒,發現內裏藥品均被調換。「盒內嘅貨唔同晒,一盒六百幾蚊嘅救心丹,竟然變成一盒藥水膠布;一盒半打裝平安膏,只得兩樽;其他雖然齊,但無端端變成唔同牌子。我哋真係好震驚!」葉先生夫婦隨即帶同有關貨品來港,向本報投訴,盼討回公道。
「就算唔覺意放錯都唔可能全部錯晒啩,臨包花紙前佢哋都打開個盒畀我檢查內裏貨品,點知之後竟會轉換晒!」葉太稱,過去他們來港也會到相熟藥房購買藥品,今次途經該藥房,見門前貼有「政府註冊」字樣,心想理應可信賴便順道光顧,卻換來一肚氣。
「如果真係等啲救心丹救命,咪累死人?諗住我哋係遊客應該唔會返轉頭退換,好彩我哋住得近,隨時可以落嚟;如果住得遠,就無咁嘅機會。」
他們其後偕同一名香港親戚梁先生到藥房要求退換所有貨品。梁先生稱,當時店員支吾以對地說:「哦……乜入錯咗畀你哋咩?……」,並立即將有關貨品更換,葉先生夫婦點算清楚後離去。「雖然最終拎得返所有嘢,但都要將件事揭發出嚟,我哋已向內地傳媒反映;無非都係提醒大家,以免再有人中招。」
有關藥房表示,投訴人分別買了救心丹及藥水膠布,只是「拎漏」救心丹而致誤會。店員又另推介其他品牌藥物,他們亦同意,但卻要求以盒包好,店員便以其他品牌的空盒盛載。至於六瓶裝的平安膏只有兩瓶,店方也指不大理解;但已全部退換。
消費者委員會發言人聽聞上述個案即歎道:「咁好離譜喎!」發言人提醒消費者,往商店購物時,應着店方寫出單據,詳列貨品牌子、型號、數量及價錢等,若單據沒印商店名稱,可要求店員寫出店名及地址。同時應「全程望實」由包裝至入袋過程;店方亦應公開於客人面前處理整個過程,免生誤會。
(○一一二○○一)
服務熱線
電話:29908288
傳真:23702192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