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857)策略股東之一的英國石油沽清手上的中石油股票,套現達130億元。市場普遍對配股事件有不同看法,正面而言,自從國企指數上升5300多點高位,已出現嚴重超買信號,即使來年看好國內經濟發展而投資國企股,在該水平的值博率根本不高,國企股真的需要再來一次重大的調整,方可以增加其投資吸引力。
因此,不少國企好友視中石油配股事件為國企大調整的誘因,只要市場於這個時間內能夠消化去年國企所累積的升幅,國企後市仍然樂觀。相反,較審慎的看法是,國企的高位可能已見,所以引來不少策略性投資者借近日股市暢旺而沽貨離場。
平情而論,今次英國石油悉數沽清中石油股份,我覺得是個別事件,並非代表國企已經「玩完」。
首先,大部份人都有一個誤解,認為基金或策略性投資者必然會長線持有個別股票。事實上,這個傳統的策略,近年已出現重大的轉變──只要它們的投資組合到達心目中的回報點時,便會選擇沽貨套利,不會跟股票長時間談戀愛。
就以國壽(2628)為例,去年12月上旬時,摩根大通以平均價5.64元購入2047萬股,持股量由4.93%升至5.21%。到上周初,摩根大通卻按每股平均價6.23元減持國壽2076萬股,持股量由5.08%降至4.8%。
由此可見,現時基金或大戶的投資策略是只要投資回報合理,就會「見好即收」,投資時間也較短。
股市其中一項最有趣的地方就是,同一價格,不同投資者便會有不同的看法,以中石油為例,雖然英國石油盡沽中石油股份,但與此同時,卻有大行發表研究報告,指隨着全球經濟增長強勁,市場對石油的需求會持續上升,刺激油價上揚,故分別調高中國三大石油公司的盈利預測,給予中石油(857)及中石化(386)的評級是「買入」。
所以我覺得,英國石油對中石油的減持,只不過是一項策略性的投資,並非代表中石油股價不合理。好像中石油調整至現水平,市盈率回落至12至15倍,預計息率達4厘以上,我覺得已具吸納價值。
很多時候,當個別股份出現調整時,投資者焦點可能會着眼誰作出減持,往往忽略了股隻的基本因素,因而錯過上車的良機。
無可否認,短期國企股的投資氣氛仍然不大理想,主要原因是大部份資金流入了早前落後的電訊股和地產股上,暫時仍未有迹象回流至國企股。另外,國企指數期貨的未平倉合約數量仍處於高水平,反映出高位時已累積了一定的淡倉,這無形中左右了國企股表現。除非有甚麼特別利好消息刺激國企股反彈,否則,國企仍要稍稍休養生息。不過,國企每日大幅波動的情況,我相信仍會維持一段時間。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