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地帶:服緩瀉藥治便秘要小心

健康地帶:服緩瀉藥治便秘要小心

導致便秘的原因有很多,可能因生活習慣、壓力、生理或心理上的問題,以至因服藥後而產生副作用等。當以非藥物途徑也解決不到時,就可以考慮使用緩瀉藥來達致排便。
緩瀉藥大致可以分為纖維素類,潤滑劑如甘油條,滲透類如乳果糖和刺激類如新來福(Senokot)等。

藥物也會引致便秘
在普通情形下,緩瀉藥是從較輕度的纖維素開始服用,然後慢慢轉試其他的類別;如需要較快效果時,則可以用灌腸劑類。但最主要還是以服用者當時的身體生理情況來釐定。
藥物本身也可引起便秘,而這也是一個很常見但常被忽略的原因。服用藥物如消炎止痛、止咳、抗敏感、抗抑鬱、傷風感冒、抗血壓、鐵丸、鈣片、抗癌或腸胃藥等,有機會導致便秘。
此外,要注意的是服用緩瀉藥時,應盡量避免同時服用其他的藥物。一些緩瀉藥因加快腸道蠕動,以致藥物不能有充份時間被吸收;纖維素類緩瀉藥也可以結合其他藥物,阻礙吸收。潤滑類的油性緩瀉藥則可使鈣、油性維他命如A、D、E、K的吸收減少。
長期服用刺激性的緩瀉藥,可使大腸長期性受到刺激而引致對藥物產生容忍度和依賴,結果所用的緩瀉藥失去療效或需加重劑量;所以使用刺激性緩瀉藥一段短時間後,應轉換另一類的緩瀉藥,以免此情況發生。

可服不同藥作協調
如果有較嚴重的便秘,可配合不同類別的緩瀉藥同時服用,從而產生協調作用,既可加強藥效而同時可減少副作用。
雖然緩瀉藥不需醫生處方,但也要考慮到便秘的原因是很多的。
因此如服用緩瀉藥逾一周後仍未見效,便應向醫生或藥劑師尋求專業意見。
撰文: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藥物教育資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