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膽固醇低 西式鈣質豐富<br>食早餐應該中西交替

中式膽固醇低 西式鈣質豐富
食早餐應該中西交替

【本報訊】食物環境衞生署的化驗結果顯示,三成港人沒有吃早餐習慣,而一般市民所吃的早餐未能提供足夠的纖維和鈣質,但膽固醇及鈉質的含量卻又過高,這會容易導致骨質疏鬆、出現心血管病和血壓上升。醫生警告不吃早餐會影響精神狀態和人際關係,並建議市民中西式早餐交替食用,以攝取各種營養素。 記者:張嘉雯

食環署去年九月完成五十四種市面常見早餐食物的營養分析,計算出六種最常見早餐組合的營養成份。

切忌進食過多份量
該署的顧問醫生(社會醫學)(風險評估及傳達)何玉賢以一般在辦公室工作、有進行適量運動的男士為例,指該六款餐單平均提供六百三十千卡,份量合適,「但膳食纖維就偏低,只(達建議份量)得百分之十三,脂肪則含量又超標一點四倍。」
而研究更加顯示,長期進食該六款早餐(見表),可能導致腸癌。
何玉賢表示:「有個別市民進食嘅份量過多,一餐早餐食一隻糯米雞、兩件蘿蔔糕同一杯奶茶,大約等於一千一百千卡,係健康成人每日攝取量嘅一半,好易食肥人。」

應多吃五穀類食物
化驗結果又發現,中式早餐的飽和脂肪和膽固醇含量偏低,但鈉的含量則較西式早餐高出二至三倍,鈣質更低三至四倍。
至於西式早餐,則能夠提供足夠的鈣質,且鈉含量較低,但相對飽和脂肪的含量甚高,比中式早餐高二至四倍,而蛋製西式早餐含膽固醇也較高。
何玉賢建議市民多吃不同種類的食物,中西式早餐交替食用,「無一種食物係十惡不赦嘅,最緊要係配搭得宜。」市民應減少進食高脂肪、高膽固醇和高鈉質的食物,並增加鈣質及膳食纖維的份量,「多啲食五穀類食物,食多啲蔬菜同生果。」
他又強調,膽固醇過多會增加患上心血管系統疾病的可能性、過量的鈉質會令血壓偏高、至於缺乏鈣質則會引致骨質疏鬆症,「膳食纖維有助胃嘅健康,同埋能夠降低膽固醇。」

三成港人不吃早餐
有三成香港市民沒有進食早餐的習慣,何玉賢稱:「早餐十分重要,因為瞓覺時唔會食嘢,晚餐同早餐相隔成十個鐘,每日嘅活動都需要養份。」不吃早餐會影響精神狀態和人際關係,「注意力唔集中,有啲女士響地鐵暈倒,就係無食早餐。」
食物環境衞生署現正着手建立本地食物營養成份資料庫,昨日公布的首階段的結果,下一步將推展至午餐及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