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假期往外地旅遊,挑戰體能攀登高峯已相當普遍,身處高地環境,令人最害怕的,相信是不小心患上高山症。其實,只要做足準備工夫,量力而為,謹記一字「慢」,病發的機會便會大大減低。
記者:陳淑君
部份攝影:陳智良
部份資料來源:衞生署港口衞生署
鄭醫生解釋,「凡去到高過3,000米以上嘅地方,就有機會患上高山症,若登山超過8,000米,患病機會更會大大提高。」這是因為高山的空氣稀薄,氧氣含量低,氣壓亦低,當身體未能適應時,往往出現各種不適。病發的機會是不能預計,跟個人體質、體能等亦無直接關係。
身處高山,肺部及腦部最容易受到影響,這兩個部位的細胞會容易積水,症狀嚴重可以致命。
輕微症狀:頭痛(尤其在前額位置)、頭暈、頭脹、失眠、作悶作嘔、食慾不振、氣促易攰、肌肉疼痛、容易暴躁。
嚴重症狀:呼吸困難、腦積水、肺積水、昏迷,若本身是有心血管毛病,更可能誘發心臟病、中風等。
鄭醫生指出,「出發前一、兩日可預先服用去水藥物Acetazolamide(醋唑磺胺),直至到達目的地三、四天繼續定期服食,病發嘅機會就較少,即使有唔舒服,病徵都係輕微。」不過,若對硫黃敏感的人則不宜服用。
到達目的地後,最少休息兩天,待身體適應了高地環境,才開始登山。最重要的是行程不要計劃得太緊密,無論前往目的地的方法以至登山的過程都最好要慢慢地進行。如盡量避免直接飛行往高地、每天登山高度最好少於300米。
高山地帶空氣乾燥,加上運動出汗,每日最少要喝兩公升水,以補充水份流失,並須留意小便如呈現黃濁就表示缺乏水份。鄭醫生提醒我們,高地不能將水煮沸消毒,加上若當地水源不潔,不妨帶定清水丸或手提式濾水器,以備不時之需。清水丸可在一般行山用品店內買到,份量一般為每公升使用2粒,價錢約$50一樽。
若時間許可,最少出發前兩星期先做身體檢查。「若果體能不足,有關節炎、風濕等,又點去爬山呢?凡係有貧血及肺功能較差嘅人就要留心,要清楚自己能力係咪適宜爬山。不過,即使你有心血管病,若行程唔太緊迫,一樣可以去。」鄭醫生更建議,最好出發前抽些時間鍛煉體能,如每周去遠足兩次,起碼可以先鍛煉雙腳,提升心肺功能,真正到目的地時,才可以玩得更盡情!
1.當出現任何高山症的症狀時,若症狀輕微,應嘗試減少體力活動,於同一高度逗留一至兩天,然後才繼續登山。
2.若症狀持續或趨嚴重,盡快到當地診所求醫,一般治療方法包括聞氧氣或服用藥力更強的去水藥物,不過,最有效的方法是盡快下山。如不想前功盡廢,或可嘗試下降500至1,000米,待身體回復正常後才繼續登山。
據鄭醫生稱登上3,000米以上的地方就有機會患上高山症,下列是位於海拔2,400米以上的城巿及地區,旅遊人士前往該區就要做足準備工夫。
玻利維亞 查班巴/拉巴斯
哥倫比亞 波哥大
厄瓜多爾 基多/川卡
尼泊爾 喜馬拉雅山
中國 拉薩/西藏自治區
秘魯 卡參瑪卡/庫斯卡
美國 亞斯平/科羅拉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