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離的路上,有六百位親朋和演藝界好友前來跟她道別。昨日在靈堂的出殯儀式上,除了寧波車的莊嚴說法,還有幾位摯友細訴她飛躍舞台二十載以來的點滴。在摯友眼中,她是社會上一位爭取公義不惜代價的女豪傑,台上是香港歌影壇上的一代女主角,台下是一位珍重朋友多於自己的率性女兒。
是一個冬去春來的日子,二○○三年十二月三十日,演藝界傳奇女子梅艷芳死於子宮頸癌,年僅四十。 記者:李慧玲、蔡元貴、吳淑義
【本報訊】她就是舞台,她的離世就是一個時代的終結。劇終落幕,數以千計市民昨守候在殯儀館門外,還有些外地歌迷,遠道而來,向女主角送上最後的祝福。
當靈車駛離香港殯儀館的時候,有人默默揮手目送;有人激動落淚,衝出馬路追逐靈車。遺體移送歌連臣角火葬場火化,山上的歌迷本來說好了要遵照偶像的遺願,強忍淚水,讓阿梅安心上路。可是當工作人員把靈柩移入火葬場的時候,她們還是按不住眼淚一湧而出,用力呼喚阿梅的名字。藍天下,火葬場緩緩升起一縷青煙。再會了,梅艷芳。
這一刻,盡顯生命無常。九個月前,梅艷芳坐在北角殯儀館二樓靈堂哀悼張國榮哭得好傷心;昨日,同一地點,卻是逾六百名親朋戚友用眼淚送別這位舞台百變女皇。離愁別緒,令一貫低調的設計師劉培基也情緒失控,在喪禮上盡吐真情:「感情上的傷害,讓她失望、猜疑……你變得愈來愈聰明,我見到愈來愈傷心……」不一樣的悼辭,不一樣的喪禮,好真,像透梅艷芳。
昨日,天氣陰沉沉,天文台說氣溫比前幾日低。靈堂內,黑白分明:四面牆壁鑲滿白色香花,中間一片墨黑黑。穿黑衣來送別梅艷芳的有心人把六百個座位填得滿滿,大家靜靜地聽着梅艷芳低聲吟唱着《心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般若波羅蜜多……」
早上十一時,喪禮正式開始。一身整齊黑色西裝、胸口別着一朵黃玫瑰的鄭裕玲,擔任大會主持,是喪禮上第一個開腔發言的人。她說:「梅艷芳是香港的瑰寶,香港的女兒……跟她做朋友不是一時的,是一世的……」過程中,梅艷芳接受訪問的聲帶不時在空氣中穿插,如夢如幻。
然後,梅艷芳的佛學師傅、紅寶冠法王夏瑪巴寧波車、為梅艷芳做形象設計的劉培基、作曲家倫永亮、《胭脂扣》導演關錦鵬、前廣播處處長張敏儀,依次先後致悼辭。一時之間,梅艷芳彷彿沒有離開。她的喜怒哀樂,透過愛她的朋友的記憶,一下子又活回來了。
原來,喪禮不一定只說好話。與梅艷芳經歷二十一年高低起伏日子的好朋友劉培基,懷念故友時,忍不住輕輕薄責:「阿梅好任性!……我覺得你沒有好好愛惜你自己……」所有人都聽得出,他好心疼她。
劉培基這樣說:「阿梅一生四十年,我跟她認識了二十一年,可以說是過了她的大半生。這二十一年仍恍如昨日的事,但已經是阿梅的一生了。」
「八二年,我在蘇孝良手上接過阿梅(擔任形象顧問)。我們在工作上是好拍檔,私下是好朋友。初出道阿梅已經好任性,但這種任性是開心的、天真可愛的、帶有童真的。十年後,九二年的阿梅比以前更任性,但卻是一種不快樂、反叛、逃避的任性。」
這一段說話,恍如催淚彈,他本人固然聲音嗚咽,不時要用紙巾輕拭眼角;台下不少人也被觸動,淚流披面。不過,也有部份參加喪禮的人似乎有點不以為然,反應冷淡。
劉培基繼續說:「阿梅最大的特點,是她的善良和重情義。這是她的優點,也是她的致命傷。感情上的傷害,讓她失望、猜疑。近幾年,阿梅待人處世變得聰明和圓滑。你跟她說一句,她馬上已經懂得怎樣處理你。我好傷心,為甚麼一個原本有童真的人改變成這樣?一定是她經歷了好多。今日阿梅離開痛苦塵世,希望她去到一個快樂開心淨土。」
他感慨地說:「小梅妹,你贏盡舞台光輝,雖然我覺得你無好好愛惜你自己。今日在座的都是你的好朋友。如果你要記住,請記住這一刻,這一刻大家都是最真的。請你記住,人世間是有真愛的。」
好朋友相繼致悼辭之後,十一時四十五分,靈堂播放了一輯七、八分鐘的短片,由成龍操刀剪輯了梅艷芳的電影和音樂影帶,配以梅艷芳如泣如訴的歌聲:「本應相愛,本應相襯,命裏註定同行卻未能……」以《留住眼前人》開始,以《孤身走我路》結束。
然後,大殮儀式,覺光發師主持法事。他先是誦經,然後在棺木上灑淨,最後用法杖在地上敲了一下。其間出席喪禮的人一直站立,低頭加上雙手合十為梅艷芳祈福,近半小時。最後,在包括劉德華、劉培基、張敏儀、楊紫瓊、梁朝偉等八名好友扶靈下,梅艷芳的靈柩離開靈堂,移送歌連臣角火葬場火化。
下午,在解穢酒上,劉培基在事先未有安排下,臨場表示還要講幾句。劉培基說:「阿梅,Eddie哥哥不是你想像中的堅持!你的朋友,開心的時候,陪着你吃喝玩樂;現在,當你最有需要,大家都願意放下手中的工作,全心全意為你辦事。」
他告訴大家,他在靈堂上凝望梅艷芳的遺照,問她:「小梅妹,你滿意大家為你安排這一切嗎?」突然,他彷彿聽到她說:「是這樣的。」
梅艷芳的遺照,正正選自她的唱片「是這樣的」。劉培基說:「當初為阿梅選照片,是想選一張可以代表她舞台上的形象,沒有其他,想不到……」冥冥之中自有巧妙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