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悲劇 - 嚴浩

性格悲劇 - 嚴浩

「幕後黑手」這四個咄咄逼人的字,好像是從文革開始流行,從上一世紀的大陸,殺來新世紀的香港。幾十年來,但凡社會上有不同政見的言論或者個人,當政者必斷言有「幕後黑手」──如果沒有其他政治力量撐腰,你怎麼會有不同的想法和論點?你怎麼敢向制度挑戰?憑你們?!
香港人從來政治意識薄弱。電影最能反映社會,幾十年來,你幾時見香港電影人一窩蜂拍政治片?六十年代拍過兩部,禁了,以後更沒有人拍。殺頭的買賣有人做,賠本的生意沒人做。去年七一大遊行,是廣大市民被生活壓得實在滿懷悲苦,而事後居然有議員及政府官員指責市民是受了教唆,也就是有「幕後黑手」。我們在香港生活慣了,本以為這種充滿封建主義色彩的家長式政治言論不屬於讀過洋書的港人,結果很叫人失望,很叫人難過。
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有理想的人,他們相信社會上有公義,有正邪,有對錯。另一種是功利主義者,他們只相信特權與金錢力量:任何情況下,是權力與金錢在起作用,與公義、正邪、對錯無關。所以好端端的你,怎麼會對社會不滿?怎麼會對施政報告不滿?如果不是敵對政治勢力撐腰挑唆,你怎麼會有這種觀念?你怎麼敢遊行?難道是為了公義與對錯?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太肉麻了吧?分明是向我個人挑戰,所以我絕不能屈服讓步,這又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政治鬥爭,你走着瞧!
政治的腐敗,本來就是當政者人格的腐敗;是當政者性格的悲劇,造成社會的動盪。在莎劇中,這樣的角色還算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