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地金融一體化

兩地金融一體化

周八駿

CEPA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拓展香港與內地金融市場的聯繫並趨一體化。剛過去的2003年,中央政府先是允許外資以QFII(合資格境外投資機構)方式直接參與內地A股市場的投資,繼則允許香港銀行開辦人民幣個人業務。2004年元旦開始,香港銀行、財務公司、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將以優於其他外資同類機構的條件,進入內地市場。

香港市場「內地化」
兩地金融市場聯繫深化,必然表現為香港金融市場的「內地化」。這一點,在香港證券市場尤其鮮明地顯示出來。香港股市日益變成內地企業進入國際資本市場的窗口。扣除中國人壽及中國財險總共330億元的集資額,2003年香港股市的新股集資金額為260億元。2004年,預計香港新上市公司數目將升至100家,其中,H股公司將佔20%至30%;估計集資總額將增加約70%至1000億港元,其中,70%將來自內地企業。此外,長遠來說,香港將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短期而言,CEPA鼓勵內地銀行將外滙交易中心移至香港。
有一種憂慮:香港金融市場「內地化」會削弱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在短期,這種擔憂也許有一定道理;但是,只要香港加強和加快本地產業結構完善和升級,加強與世界主要金融中心的聯繫和合作,那麼,在中長期香港與內地金融市場聯繫深化,將有利香港維護和加強其亞太區重要國際金中心之一的地位。

深圳憑藉地緣優勢,在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聯繫中扮演特殊角色。隨着香港與廣東省珠江三角洲經濟聯繫不斷拓展,深圳作為內地資金交易中心地位將更加鞏固。目前,內地批准試點的離岸業務不僅上海、深圳兩地,近一年的實踐顯示,深圳離岸業務量比上海的大、發展也較快。中國人民銀行深圳支行被確定為香港銀行的人民幣交收行。可以預期,隨着香港銀行人民幣業務進一步拓展,深圳銀行業與香港銀行業的聯繫將更加緊密。

或成為「一市兩城」
在長期,深圳與香港是否將發展為「一市兩城」?這是一個極具想像力和挑戰性的話題。首先將取決於兩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其次,將受制於香港與內地的「一國兩制」如何演進。而在這一過程中,兩地金融市場能否一體化,是從經濟層面看最關鍵的問題。
上海和香港的關係比較簡單。兩個城市不具備合而為一的地理條件,也沒有經濟和社會發展客觀需要來推動直接融合。兩地金融市場將加強合作和協同來比翼齊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