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富財論:踢走恐懼讀通年報

均富財論:踢走恐懼讀通年報

廣州再度發現沙士病例。受過去年的慘痛經歷,為免重蹈覆轍,廣東省政府立即大舉屠殺果子狸。雖然果子狸沒有感染肺炎,但牠們最後都是因沙士而死。

不過,群眾沒有太過恐慌,起碼不見搶購白醋及板藍根,又或者即時足不出戶。的確,有時候問題本身未必最致命,反而是對問題不明所以而產生的恐懼感,更加令人困擾,去年的沙士是其一,恐怖活動是其二。雖則「見過鬼怕黑」,但親身經歷後,假如發覺鬼亦不外如是,可能因此不再怕黑,恐懼感會得以消除。
投資者通常對自行理性分析有一定的恐懼感,除了不太習慣面對這麼多的數字資料外,亦害怕用血汗錢來印證自己的分析結果。加上大部份投資者未必接受過財務訓練,對於充滿文字、數字和符號的公司年報,會妄自菲薄地認為無力應付,最後還是聽從股票號碼提供者的意見。
基於這原因,與其侃侃而談,解釋大量的分析工具,倒不如先釋除投資者的恐懼感,令他們願意拿起工具自行分析,否則再寫幾十篇甚麼分析技巧,都是浪費時間。

毋須望而生畏
任何基礎分析首要條件,是看得明白公司的財務資料,這是BenjaminGraham說的。年報作為唯一公開的財務資料,假如投資者連這僅有的工具亦敬而遠之,其他亦無謂多說。
投資者拒絕閱讀年報,可能是因為太多字,亦可能是因為自覺未必有足夠的會計知識,因而自動投降。投資者要知道,勤力是獲取回報的必要條件,此點放諸四海皆準。假如投資者以為會計知識不足,必然無法明白年報的內容,便是大錯特錯。年報本身已經有大部份提示,令閣下足以明白公司的財務情況。再者,只要掌握幾個要點,任何人都可以有足夠能力解讀財務報表。

萬變不離其宗
首先,所有公司做生意賺錢的方法都相似──生意額扣除成本便是盈利,再加上其他的投資收入。雖然道理顯淺,但因為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一套生意手法,投資者會因而產生恐懼,認為難以了解不同行業的業務情況。銀行股明顯與地產股賺錢方法不同,而突如其來的保險股加礦業股,又會將投資者弄至丈八金剛,自覺難以應付。
其實每份財務報表都有注明公司營業額是從何而來,而且會細分為不同部門及地區,註明所貢獻的金額。以滙控(005)為例,財務報表的附注清楚列明銀行如何賺錢,以及每個地方的比例。又例如紫金(2899),公司靠賣甚麼金屬賺錢,完全清清楚楚。無論公司從事甚麼生意,生意額從何而來,年報一樣有清楚答案,投資者毋須擔心。
保險股作為投資者又愛又恨的行業,要進行分析,一樣毫無難度。愛的是為閣下賺了不少聖誕新年禮物,恨的當然是對此太過陌生,不知道究竟如何理解公司的賺錢方法,無從分析節節上升的股價,是否合理?

答案在附注尋
其實答案一樣可以在財務附注中找尋。投資者不但可以在當中找出保險公司如何將保費確認為收入,亦可以知道那形形色色的儲備或準備金,是如何計算。在理解財務報表方面,投資者與會計師一樣要在年報中找尋答案,最多是會計師找尋答案的時間會較快而已。除非閣下要進一步知道數字的背後計算過程,否則的話,投資者毋須擔心在分析方面會輸蝕。
另一項令投資者困惑的是入帳的方法,例如為甚麼有些交易會在下年度反映,而不是即時入帳?何解某些投資如債券股票等又毋須理會市價波動?又或者為甚麼有時撥備會令公司出現巨額虧損,有時又對盈利絲毫無損?
同樣地,這些問題一樣可以在財務報表附注中找尋答案,特別是附注頭兩點有關會計政策的部份,根本就是整篇財務報表的答案紙,只不過投資者看見一大篇文字而沒有耐性閱讀而已。假如大家知道幾版紙便足以解答閱讀年報的大部份問題,相信可以有助消除恐懼感。

關鍵在於起步
還有,財務報表其實是根據一定的規定編制,內容大致相同,基本上沒有任何創意發揮。保證閱讀三四本年報後,投資者已經可以掌握當中的來龍去脈。當然,最困難是閱讀第一本。
希望以上所寫的,可以將閣下閱讀年報的恐懼感一掃而空,假如投資者明白,其實會計師分析財務報表的能力,比閣下強不了多少,相信大家膽子更壯。
龔耀輝
均富會計師行高級經理
電郵﹕[email protected]
(曾在此欄刊登之文章可於www.gthk.com.hk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