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特首董建華上周宣讀完施政報告後,一直迴避出席電台及電視節目,至昨日他才首次出席公開場合,在四大商會午餐會上向商界人士解釋施政報告內容。特首強調,政府在解決財赤時,一定會確保本港維持低稅率制度,現正考慮所有解決財赤的方案,包括擴闊稅基。他又承諾任內不會再調低公務員薪金。
董建華昨日出席香港總商會、工業總會、中華總商會及中華廠商聯合會聯合舉辦的午餐會,先發表二十分鐘演說,內容與施政報告大同小異。在隨後二十分鐘答台下問題的環節上,有與會者要求董保證,政府解決財赤時,只會擴闊稅基而非向現有的納稅人加稅。
董回應時先重申,政府有三個方法消除赤字,包括加稅加費、節省開支和促進經濟增長。他強調低稅率是香港的成功之處,如偏離了低稅制,作為亞洲國際都會的香港將會「真正有麻煩」,因此維持低稅制是至為重要的事。
談及通縮問題時,他指通縮固然痛苦,但卻降低了本地營商成本,而聯繫滙率的確不易駕馭,但隨着美元回軟,香港正從中得益。
被問到公務員改革問題,董建華則重申本港的公務員系統過份龐大,但在政府精簡架構的工作下,公務員人數已由九八年的十九萬八千人,減至現在的十七萬五千人,目標是在○七年減至十六萬人。他指公務員將會分兩年削減薪酬共百分之六,雖然商界可能覺得這比率不夠,但政府一定要在此取得平衡,而在他任內公務員不會再被減薪。
董又指政府正進行公務員薪酬水平和機制檢討,並就公務員的福利和津貼作檢討,但一切不能操之過急。董建華以英國、澳洲和新西蘭為例,指三地曾經就公營架構進行改革並且非常成功,但全部都經過一段長時間才成事,其中英國的改革歷時十五至二十年。
此外,雖然政府多次強調,就政制發展徵詢中央和港人意見會「雙軌進行」,但董建華昨日在午餐會上承認,中央政府向他表明,「必須先徵詢中央政府的意見,才可以對政制作出檢討。」他重申政府有需要先行釐清某些原則性和法律問題,因此成立由政務司司長曾蔭權領導的三人專責小組研究。
會上並沒有商界代表向董提出有關政改的問題,而他離開會場時,對記者的提問不作任何回應便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