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去年攻打伊拉克,表面上是九一一襲擊後的反恐決定,但被炒的美國前財長奧尼爾給喬治布殊政府背後捅刀,指喬治布殊在二○○一年一月上台不久,已計劃出兵推翻伊拉克前總統侯賽因,制訂後侯賽因年代的管治方案以及如何分配伊拉克油田。
奧尼爾前年十二月批評喬治布殊減稅政策後被革職,事隔兩年,他挺着白宮內幕消息人士身份,周日向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六十分鐘時事雜誌》說:「一開始,侯賽因就被認定是壞人,他要下台。」他指攻伊本來就是先發制人政策:「先發制人的概念,即美國有單方面權利幹我們決定要幹的,這是一次大躍進。」
他在作家薩斯金德的新書《忠誠的代價》中,直指國家安全委員會開會時無人質問攻伊理據:「他們只管設法做這件事,總統也只說:『替我想個辦法做這件事。』」
《忠誠的代價》引述了奧尼爾及其他白宮消息人士提供的文件,發現喬治布殊上台後首三個月,就計劃出兵推翻侯賽因政權和處理後侯賽因年代的問題,包括戰後派維和部隊、組織戰爭法庭和分配伊拉克石油。
薩斯金德透露,「有些備忘錄,其中一份標題《伊拉克後侯賽因方案》的文件印了『機密』字樣」,一份標題《伊拉克油田合約外國承包商》的國防部文件概述開發油田範圍。
白宮發言人麥克萊倫沒有證實或否認奧尼爾的說法,但重申侯賽因在九一一前已威脅和平。另有高官說:「以前就沒有人聽他的瘋話,我們為甚麼現在要相信?」
去年三月,美國以侯賽因藏有大殺傷力武器為理由出兵攻伊。美國至今仍未找到他藏有大殺傷力武器的證據,但駐伊的丹麥軍隊上周五在伊南發現三十六枚用膠袋裝着迫擊炮彈,初步顯示內裏可能裝了糜爛性毒氣,迫擊炮至少有十年歷史,一名美國軍官估計可能是八十年代兩伊戰爭的剩餘武器。
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