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梁洵瑜報道】沙士在廣東省再度爆發,令本港也面臨極大威脅。不過,據本港一項研究發現,早在○一年時,本港已有十七名市民曾與沙士病毒接觸,並帶有與人類沙士病毒及動物沙士病毒極為相似的抗體,帶有抗體比率佔總研究樣本的百分之一點八,科研人員相信沙士歷史在本港已有逾兩年。
該項研究由香港大學及衞生署合作,採用了○一年用作研究乙型肝炎的健康市民樣本,分析九百三十八名市民樣本,是否帶有人類沙士病毒或動物沙士病毒,由於港大研究人員已證實果子狸的沙士病毒與人類沙士病毒基因極為相似,相信人類與動物的沙士病毒有關。
研究結果發現,在九百多個樣本中,有十七名市民帶有與沙士病毒包括令人類染病的沙士病毒或動物沙士病毒極為相似的抗體,比率為百分之一點八,帶有抗體市民包括家庭主婦、退休人士、失業人士、文職人員、非技術性勞工、學生及一名專業人士。
另一對照組是四十八名去年染上沙士的病人,結果全部帶有抗體。有份參與這項研究及破解果子狸是沙士元兇的港大微生物學系副教授管軼回應稱,此研究證實沙士在本港的歷史肯定早於去年,甚至有兩年的歷史,十七名市民早已接觸沙士病毒、或感染了與沙士病毒極為相似的病毒。
至於這十七名市民從哪裏感染,以及其後有否病發等問題,管軼表示不得而知,但推論部份市民感染沙士後並無病徵,正如內地野味市場工作人士有四成受訪者帶有抗體,兩成屠宰野味人士帶有抗體一樣,均無嚴重病發。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榮譽理事何柏良強調,這十七名市民帶有與人類或動物的沙士病毒極為相似的抗體,但與去年沙士病人的抗體不盡一樣,推斷沙士病毒可能有很多種,這十七名人士在○一年時已感染,但病情卻很輕微,甚至無病發,又沒有導致嚴重的人傳人效應。
但因某些因素令病毒於前年十一月在廣州,以及去年二月在本港大爆發,現時仍未知道箇中因由。十七名帶有抗體的香港市民來自廣泛階層,如家庭主婦、退休人士、甚至學生,顯示病毒在社區上已廣泛存在。至於是否因為變種而導致大規模人傳人,則仍是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