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簡稱中紀委)由昨日起將一連三日舉行全體會議,其中一項重要議程是討論通過中共首個黨內監督條例。據透露,這個已提出十三年仍未獲通過的條例,將會把政治局委員及各級黨政「一把手」納為監管對象,顯示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正試圖綜合各種力量,解決「刑不上大夫」問題。
內地所講的「一把手」,是指黨政領導機構的主要負責人,如各省的省委書記、省長或國務院的部長等,亦包括國有企業的主要負責人,如國有銀行的行長等。由於黨內監督沒有落實、黨外監督又鞭長莫及,近年,內地「一把手」涉及犯法違紀案件猛增,所佔比例亦愈來愈大。胡錦濤前年十一月上台以來,大力懲治各地以權謀私的「一把手」,國土資源部前部長田鳳山、河北省前省委書記程維高、貴州省前省委書記劉方仁等因此落馬。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葉篤初指出,中共建黨以來一直缺少一部以黨章為指導、並將黨章同各種具體監督規制聯繫起來的監督大法,目前推出黨內監督條例,可謂「一小步走了十幾年」。
本港親北京報章《文匯報》昨透露,昨天開始為期三日的中紀委全體大會,可望推出首個黨內監督條例,確立十個方面的監督對象,將中共政治局委員、各級黨政「一把手」,納入監督範圍,希望從源頭上治理腐敗。
據報道,這個條例訂明的監管措施,包括政治局委員將定期做個人報告;進一步明確普通黨員有舉報、建議及申訴的權力;任何向中紀委遞交的有署名的舉報信,都將在一定時間內得到回覆等。
其實,早在一九九○年,中共十三屆六中全會已通過決定,提出制訂黨內監督條例。不過,十多年來,有關條例的制訂草擬工作卻做做停停,直至前年十一月胡錦濤在中共十六大當選總書記後,新一屆中紀委才將制訂黨內監督條例重新列入重要日程。
內地傳媒則指出,內地黨政「一把手」犯罪已不是個別現象,也不是一時現象,而是長期的、普遍的問題,除了必要的應對之策外,需要較深入地從制度結構上作出縝密設計安排,包括改革和完善黨的紀律檢查體制,發揮司法機關和行政監察、審計等部門的作用。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