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今年以來,美元仍延續去年的弱勢而不斷受壓,兌歐洲貨幣的跌幅尤其明顯。美元積弱,除了嚴峻的雙赤問題,令投資者擔憂流入美國的資金不足以填補龐大的經常帳赤字外,相信最大的因素仍是與息差作祟有關。只要看看英鎊、澳元和紐元這些高息貨幣在過去1周的表現,對今年上半年的滙市走勢,便不難心中有一大概。
若單看歐幣,雖然歐元連日均改寫了紀錄新高,但論走勢之凌厲,較英鎊仍有所不及,其主要差別便是英鎊的基本利率高達3.75厘,較美元的1厘高出2.75倍,而歐元區的息率只有2厘,只是美國息率的1倍。由於英國經濟表現較歐元區只會有過之,不會被比了下去,在收益有別的情況下,投資者自然知所抉擇。
不妨比較一下各大主要貨幣兌美元在去年的表現。論升幅之大,首推累積升值了33%的澳元,緊躡其後的是歐元升值了19%和加元的17%,而英鎊則升值了10.5%,與日圓升值幅度的接近10%相差不多。澳元、歐元和加元的升幅較大,不排除是「跌得深、彈得高」的效應,因為在美元轉弱之前、美國採用強美元政策下,有一些貨幣跌得頗為慘烈,這些貨幣回升的反彈空間自然較大。
但若純粹參考去年的升幅,大家可能會覺得英鎊既集有利條件於一身,升幅理應不止於此,故要炒落後的話,英鎊可算最具追捧價值。更何況日圓經常有央行使橫手干預其升勢,亦可以錄得接近10%的升幅,更彰顯了英鎊具備了值得追落後的條件。
要計死數的話,英鎊在2002年的收市價是1.6110美元,只要升幅與歐元一樣是19%,英鎊便可升至1.91美元,而非去年全年收市價的1.7850。故此,英鎊在踏入今年後能大放異彩,是非常合理的。無論是息差還是經濟表現,英國均較歐元區出色,而背後的隱憂則沒有歐元區之多,尤其是英國短期內加入歐元區的成數已不大,據聞貝理雅政府已把加入歐元區的時間表定在2006年,換言之,擔憂英鎊因要加入歐元區而被迫貶值的投資者,可以暫時放下心頭大石。英鎊目前唯一的最大隱憂是與美國一樣,面對雙赤問題。但只要英國經濟維持強勁,在息差收益較高、對資金吸引力較大的有利環境下,英國要填補赤字缺口,必然較美國容易得多。故此,現價要追捧歐幣的話,我認為英鎊比歐元更加可取。
早前收到來信,有讀者問筆者,英鎊升至1.80美元是否應該歇一歇?由於本文每周僅周一見報,自然難以緊貼市況向炒友提供意見,此所以提供大市方向是較可行的做法。不過,縱使日日見報,基於截稿時間,亦會有一定的局限,故我的意見是,美元在某一些心理關口前未必會止步,要找出真正的阻力位,理應從圖表中找尋答案,而綜觀各主要貨幣的走勢圖,上升軌均見完整,看來目前階段仍是順勢入市沽美元的贏面較大。
趙善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