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著淚水告別梅艷芳

忍著淚水告別梅艷芳

【本報訊】塵世的絢爛紛擾,最後都歸於平靜;她選擇用這樣的方式,來告別她孤身奮鬥了四十年的人生舞台。靈堂上,沒有呼天搶地的嚎啕大哭,她的至親好友、歌迷影迷都尊重梅艷芳的遺願,強忍淚水,默默送別一代的舞台女王。 記者:陳沛敏

上月三十日因子宮頸癌引致肺功能失調而辭世的一代巨星梅艷芳,昨日在香港殯儀館設靈。昨晚十一時許,阿梅的部份至親好友獲安排瞻仰遺容。據稱阿梅的靈柩內鋪滿白色鮮花,遺體耳朵邊的一朵大白花,半掩着她最後的妝容。阿梅摯友近藤真彥及鍾鎮濤一度泣不成聲,劉德華和曾志偉則表現冷靜。
治喪委員會昨日為阿梅舉行公祭儀式,整日前往致祭的市民近七千人。提早半小時進行的公祭原定在下午四時才開始,但早在清晨五時許,已有歌迷在殯儀館對面的球場排隊輪候,只為盡早到靈堂向偶像送上最後的祝禱。
公祭開始前,治喪委員會代表爾冬陞特別提醒致祭者,由於葬禮以佛教密宗儀式進行,為保持寧靜的氣氛,希望前往致祭的親友和公眾要盡量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太過激動,也不要呼喊阿梅的名字,讓梅艷芳安心上路。

擺放阿梅愛吃食物
步入二樓靈堂,滿眼都是白和綠。玫瑰、蘭花、繡球花、珠頂蘭和滿天星築成的花海,簇擁着梅艷芳雙眸半張的黑白遺照,上方橫匾寫有「往生淨土」四個大字;素白布幔前,祭台上擺放了青綠色的芒果、葡萄、青蘋果、梨子等水果,還有兩個芝士蛋糕,都是阿梅生前愛吃的食物。
靈堂四周圍放了過百個花牌,梅艷芳的至親、徒弟和身邊好友的花牌放在靈前遺照兩旁;母親和契媽何冠昌遺孀分別送上的兩個心形花牌,分置於靈前左右兩側。梅媽送給女兒的花牌上沒有太多親暱的說話,只簡單的寫着:「艷芳愛女生西母親痛輓率外孫男潘文皓潘進皓痛輓」;何太則以「媽媽」自稱,上款寫上「囝囝心中永有你陪伴」的悼詞。據知何太膝下無兒,一直將阿梅當成自己的兒子。

靈堂上播放《心經》
靈堂上三個電視機在放映梅艷芳留在音樂錄影帶中,或倜儻或嫵媚的舉手投足,還播出她生前詠唱的《心經》:「色即是空,空即時色……」梅媽中午抵達靈堂時曾激動落淚,要由身旁的親友攙扶安慰,但公祭開始前,她已哭乾眼淚,靜靜坐在來賓席上默悼愛女。
家屬席上,被指曾與阿梅合資經營狗場而鬧翻的梅艷芳長兄坐在首位、阿梅的姐夫潘立德和姨甥等分別坐在最前兩排;阿梅誼弟謝霆鋒、誼妹羅美薇、徒弟何韻詩、許志安和彭敬慈坐在第三排;最後一排是張學友和蔡一智等好友。
身穿孝服的眾人神色肅穆,向前來致祭者逐一鞠躬致意。為尊重梅艷芳的遺願,到來拜祭的藝人和市民都極力強忍淚水,抑壓哭聲,在來賓席上的歌星鄭秀文為了不在靈堂上悲慟痛哭,離開時特意快步衝出靈堂外,場面傷感。
梅艷芳不少歌迷在離開靈堂後,都按捺不住哀傷的情緒,泣不成聲。有歌迷不捨地說,二十多年來阿梅陪伴他們成長,她的歌聲已成為他們回憶的一部份。公祭在七時四十五分結束,最後一位進場的歌迷趙先生說,讀中學時已喜歡阿梅,他昨日要工作,本來要晚上九時才下班,幸得老闆體諒,讓他提早兩小時離開,才能趕及向阿梅說再見。
梅艷芳生前積極參與社會事務,前來致祭的不但有阿梅的同行好友和歌迷,還有政界和社會服務團體的代表。樂施會總幹事莊陳有憶述,阿梅一直支持該會在雲南的工作,曾親自到山區探望失學兒童,當時下着傾盆大雨,阿梅即說:「不如落車行上去,唔使人推車。」
莊陳有說,梅艷芳象徵香港發展的一段歷史,出身於困難的年代,卻憑自己努力,成就自己的夢想,但他不同意一代巨星的去世,代表香港一個永不復返的時代終結,「如果阿梅重在生,佢會希望社會繼續進步」。
梅艷芳喪禮將於今早十一時舉行,中午出殯,遺體將送往歌連臣角火葬場火化。

近七千巿民昨午在香港殯儀館前的球場輪候,分批進入靈堂向百變歌后梅艷芳致祭。劉耀輝攝

靈堂家屬席上,前排右一為梅艷芳大哥梅啟明,右三為姐夫潘立德;第三排右一及右二為誼弟謝霆鋒、徒弟許志安;第四排最右則為蔡一智。 圖片:梅艷芳治喪委員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