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儀
今年的施政報告,罕有地提出跟婦女相關的建議,包括:一、致力提高女性參與政府諮詢組織及法定機構工作;二、逐步於不同的政策範疇引入「性別觀點主流化檢視清單」;三、締造有利環境,讓婦女盡展所長。
政府的性別視野好像突然高漲了,從字眼到內容,應是婦女事務委員會之獻計,但婦委會一直被民間團體批評根本不了解婦女問題,恐怕特首找錯了「盲公竹」。
普遍女性受着「男主外、女主內」及雙職角色把牢,未能積極參與社會。要提高女性的社會及政治參與,必先排除障礙。回顧婦委會所發布的「時間運用及參與社會活動模式」報告,發現:一、從事經濟活動的女性,每日用於受薪活動的時間較男性少;二、非受薪活動方面,女性用於照顧家庭、義務工作的時間比男性多三倍;三、擔任家務者約有百分之八十為女性。
研究反映女人在時間運用上被家庭責任制約,經濟活動雜散化,政治參與更是罕有。婦委會並無作適切回應之餘,更反指照顧者因想照顧家庭而不工作,這說法絕對忽略了女性在家庭與就業抉擇中面臨的矛盾。
香港女性不要一紙空談,她們要知道政府如何調節公共政策,提高婦女就業和參與公眾事務的機會,凸顯她們的經濟及政治角色。增加託兒服務、確認無酬家務勞動的價值等具體措施,卻未見於施政綱領。
而且,整份施政報告對歧視問題亦隻字不提。平機會與婦委會像雙面鏡,前者反映女性所受的歧視,後者促進女性權利。特首偏聽婦委會報喜不報憂之言,乃無視不少女性人口飽受歧視之苦。
「性別觀點主流化」並非新政,目的在要求政府部門於制訂政策和措施時,考慮女性的需要。但過去一年,政府卻是始作俑者,實施不利婦女的政策,包括削減及收緊綜援令單親、新來港及被虐婦女得不到支援;成人教育外判導致學費激增;拒絕成立贍養費局等,對婦女落井下石。無論特首的承諾有多動聽,也討好不了香港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