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香港米埔是候鳥南飛過冬的中途站,原來香港也是越冬蝴蝶的棲息點,每年十二月中至一月中,成千上萬的蝴蝶由未知的國度飛來本地的樹林暫住,或樹上靜止不動,或漫天飛舞,畫面同樣壯觀,你可有興趣一看這蝶海奇景嗎?
記者:戴維浩 攝影:梁細權(部份相片由香港鱗翅目學會提供)
模特兒:Emily、Grace(SunSpot)鳴謝:旅行家(HKTraveler.com)
一般來說,成群的越冬蝴蝶會在十二月中左右飛到香港,並且集結於樹林中棲息,約三個月後便會進行交配產卵,今年,蝴蝶飛到了大嶼山石壁水塘一帶越冬,牠們不會停留特定地方,反而喜歡經常轉換地盤,看不看到牠們,要碰碰運氣。
先去石壁水塘,沿家樂徑走,大家要留意路旁的台灣相思樹,蝴蝶可能就在不遠的枝頭上,或者在你身邊擦身而過。行不過10分鐘,我們經已發現蝶蹤,「佢受咗傷呀!」同行的Emily大喊,雖然只得一隻,但足以令人興奮;細看,發現此蝴蝶後翅破爛,可能在艱辛長途的越冬旅程中受傷,好不容易才在一棵樹上喘息下來。
再前走30分鐘,我們登上狗牙嶺的一條山徑,發現附近樹叢有大群蝴蝶集結,實際數目當然數不到,但可以肯定過千隻,這蝶海委實壯麗,Emily與Grace禁不住興奮狂呼:「嘩!多得好誇張呀。」就因這聲呼喊,嚇得蝴蝶亂飛亂碰,林中馬上響起一陣「嘩啦嘩啦」聲,別小看蝴蝶細小,成群拍翼一樣聲可震天,萬蝶飛舞時,把林中僅有的陽光都擋住了。
看完蝴蝶,回石壁水塘主壩看古代石刻,刻紋呈「回」字形,刻鑿年份在距今大概2,500年的青銅器時代,何人鑿石刻、因何而鑿,暫未有定論,但由於臨近海邊,於是被推斷為遠古時的圖騰文化,有鎮撫怒海、保佑海上安全的宗教作用。
別過石刻,順道走訪大嶼山分流,最值得一遊的景點有「嶼南界碑」,此碑矗立在大嶼山最南端,位置在狗嶺涌左面的一幅山坡小徑上,英國人在1902年所立,碑文註明香港南方界線所在及租借地方經緯度,據稱,碑上的經緯度與現代的測量結果有出入。
登上嶼南界碑上方的觀景台,可以眺望狗嶺涌、分流、分流東灣及更遠的澳門,斜陽時分,看着漁船從遠洋歸來,映照在海灣上的片片魚鱗光,美不勝收,老土是老點,但腦海真的即時浮起這兩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1.別捕捉獵殺蝴蝶做標本,這樣會破壞生態。
2.別驚嚇或拍打樹木令蝶群飛舞,這樣會令越冬蝴蝶過度消耗體力,減低牠們成功越冬的機會,牠們還要保留體力,堅持到二月尾才交配產卵。
3.盡量避免一大班人前往觀蝶,太多人接近反而會嚇走蝴蝶群。
4.溫定書才觀蝶,推介有用參考書《香港的冬天蝴蝶谷》($58),香港鱗翅目學會出版,查詢:
去程:東涌市中心巴士總站乘11號巴士($11)至羗山道石壁水塘下車,車程約20分鐘。
回程:走回頭路,返回嶼南道近石壁監獄,乘11號巴士返東涌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