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保護地球的構想還向大陸和海洋打主意,例如治標地應付水位上升、消極丟棄或積極吸收二氧化硫,又或者利用海洋造雲擋日。
如果全球暖化,兩極冰帽融化之勢不能阻止,科學家一個陸上應變方案,是在各地大舉興建巨型鹹水庫,用來裝着上升了的海水水位。
但海洋那麼深藍廣闊,鹹水庫工程,只是杯水車薪。
一個相對能夠治本的方法,是將地球表層當作傾倒場,把工業生產的二氧化碳打進地下岩洞、多孔的岩石層、棄置的油井煤礦或溶進地下鹹水層,務求把二氧化碳困着不釋放進大氣層,挪威已有這做法,美國和澳洲等國家也在研究。
但有科學家擔心二氧化碳會從岩石隙縫漏出來,如果溶入水源,更加會增加食水的酸性,令有毒的金屬更易溶入水裏。「大規模海洋施肥」是科學家寄望能治本的撒手鐧。
透過把大量養料注入海洋,催谷海藻生長,希望可以取代面積日少的森林,擔當「天然海綿」,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科學家另一個向海洋打主意的非常手段,就是在海岸部署大量造雲機器。
這些用太陽能驅動的機器,源源將海水水滴噴灑上天空,在低空催生雲層,阻隔陽光,目的和「天罩」相若。
英國《觀察家報》/《今日美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