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之見:恩利仍是二三線首選

英之見:恩利仍是二三線首選

剛剛再一次參觀太平洋恩利(1174)的廠房,其中一個感受是:投資股票,的確是需要耐性。不錯股價短期變化,主要受市場心理變化左右,甚至長線而言,氣氛因素也可以較基本因素重要,以勝獅貨櫃(716)為例,盈利累計升幅以倍數計,但股價的累計升幅,比同期的盈利增幅更加驚人。
投資股份需要一定的耐性,公司的規模及盈利逐漸增長,最終會反映在股價之上,嚴格而言,廠房運作的印象,和幾年前還是差不多,但恩利的整體規模已循序增長。從公司的發展策略來看,未來的前景應該相當樂觀。
從上周的公司公布中,可以看出恩利是打算向上游發展,垂直綜合未必理所當然是好事,因為牽涉的商業風險及營運效率是重要因素,但恩利的形勢,發展捕魚卻是有必要。

垂直綜合策略正確
以傳統角度,捕魚業務的購入價,以及現金回籠能力,會是分析的主要地方,筆者相信恩利管理層的議價能力。
可是另一個無形的效益,卻是更加重要,當新廠房落成之後,恩利的加工業務,將由以外判為主,變成以自己生產主導,固定成本大幅增加,參與捕魚業,會確保一定的供應,以及增加採購時的議價能力。否則上游供應商明白恩利的固定成本大增,就算魚價上升,也會被迫就範,所以這個垂直綜合的動作,除了以盈利着眼外,也應提供了策略上的保險作用。
另一個重要的發展,是自己建立一個認可的實驗室,去檢定食物的安全標準。提供一個檢定措施,是對發展種菜業務的主要關鍵,因為採購時有了標準,恩利便可放心向外採購農作物為主,本身則集中市場推廣,毋須太費神管理大批的農地,因此實驗室本身的盈虧,根本並不重要。
筆者相信自己03年的決定沒有錯,恩利表現不及大市,只是早貼了1年。如果以目前的水位而言,其實仍是二三線股中的首選,應該還有大量重估的空間,當然筆者今年還是另有提供,因為讀者及傳媒都需要新鮮感,選擇如何,明天再談。
黃國英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