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建築師學會日前率先與內地對口單位,簽署了兩地建築師資格互認協議草案,為本港最先與內地簽訂資格互認的服務行業。該會會長王寶龍認為,此舉將有利本港建築師北上內地工作;至於本地建築公司能否到內地經營業務,則仍待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的細節落實,才清楚這張「期票」能否兌現。
王寶龍指出,由於兩地對建築行業的監管制度不同,因此兩地建築師還需進行補充測試,確保認識對方的市場運作及監管法規,這樣才能確認對方的專業資格,但他們正爭取今年可讓本港建築師往內地受聘執業。
該會與內地洽商資格互認議程,至今已歷時10年,個別會員擔心,讓內地建築師來港工作,只會對行業造成打擊。
根據CEPA,建築師是18個可進入內地市場的服務業之一,但王寶龍指出仍有一些問題待解決,主要是中港建築師事務所的定義有所不同。內地半官方的甲級設計園,兼營建築、設計、屋宇設備、結構、測量等工作,並兼有建築圖則蓋章權,規模要達80人及逾200萬元人民幣註冊資本。
他擔心,若按內地標準,99%本港建築師事務所將不符合資格,希望港府能與內地商討,修訂對本港建築公司的定義,有別於內地的要求。
王寶龍又指出,其實早於20年前,香港的建築公司已開始以顧問形式,為內地房地產項目提供服務,只是在CEPA生效後,香港公司可更規範化在內地營業。
談及建築行業現況,他指出,雖然本港經濟已見好轉,但該行業就業不足情況仍然嚴峻,特別是建築業的發展,往往較經濟復甦期會有兩年的滯後時差。
目前,建築師工資較97年高峯期下跌了60%,建築工人的失業率約為10至20%,建築師情況估計也相若。目前,全港建築師逾2000人、建築公司約120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