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英國瑞丁大學就除臭劑導致乳癌的研究有突破性進展,研究人員首次在乳癌病人癌細胞組織內,發現除臭劑的主要成份──人造防腐劑「羥基苯甲酯」(Paraben),加強了除臭劑可致乳癌的證據。有關研究將在國際醫學期刊《應用毒理學雜誌》發表。
英國傳媒報道,英國瑞丁大學的研究人員從二十名乳癌患者體內抽取癌細胞組織化驗,發現十八個樣本含有人造防腐劑「羥基苯甲酯」,當中四個樣本的羥基苯甲酯更非常高。負責研究的英國瑞丁大學細胞及分子生物講師PlilippaDarbre認為,未來仍須繼續研究,正常身體組織及癌組織對羥基苯甲酯的吸收程度。
醫學界一直認為,塗在腋下的除臭劑所含有的主要成份羥基苯甲酯,可直接經由皮膚吸收至體內,並可將體內荷爾蒙分裂,導致癌症。羥基苯甲酯也可在其他護膚品、食物及藥物中發現,但所含份量較低,不會對健康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