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休息:為中國大地的動物祈福 - 陶傑

星期天休息:為中國大地的動物祈福 - 陶傑

法國女明星碧姬芭鐸親自寫信給中國主席胡錦濤,抗議中國廣東省當局殘酷屠宰果子狸。世衞組織隨即聲明,沒有指示中國把果子狸滅絕。碧姬芭鐸的「外國勢力」一旦干預了中國虐殺動物的「內政」,一張屠殺果子狸的血腥圖片傳遍歐美民間傳媒,對於中國提高國際形象的「幫助」實在效力遠遠強於溫家寶訪問美國吟十首新詩、江澤民外訪說一百句英語。胡溫政府或許真的有「與國際接軌」的心意,可惜其統治的人民,太缺乏接軌的能力。歐美國民不但珍視人權,更維護動物的尊嚴。廣東省殘殺動物,以化學溶液把果子狸淹殺得屍骨無存,手段納粹,傳染途徑的論證粗暴,西方民間目睹大規模的殘殺,如同目擊「六四」之夜CNN在長安街的實地轉播,還是無法接受如此極端的視覺震撼。
中國政府一時無法加強人權觀念,其實問題不大。一百年前法國的傳教士來到北京,看見街頭的斬首、凌遲、戴枷的酷刑,都已拍製成明信片寄回歐洲家鄉,人口太多,人權落後,西方早已視為常態,人民質素低劣,人命廉賤,多執行一點死刑,畢竟全世界都諒解。
但動物沒有甚麼質素高低之分。中國政府如果想改善「國際形象」,保護動物權益,是一條更為理性也更可行的捷徑。在中國的教育體系中,注重科技理工,向下一代灌輸「向楊利偉學習,將來登陸火星」,從來缺乏愛的教育,更缺乏愛護動物的教育。北京大學生物系學生劉海洋為甚麼無故用硫酸傷殘動物園的黑熊?因為中國的中小學教育一直不培養中國人對生靈的尊重。中國人初中和小學生物常識課本的課文,文字全是「野鴨肉味俱美,羽毛可以作被褥的填充材料」、「牛一身都是寶:牛肉可以吃、牛皮可以製鼓、牛奶是營養豐富的飲料」、「蛇對人類貢獻很大:蛇膽是藥材,蛇皮可以製造樂器,而且蛇的毒液是中藥藥材」,經濟、實用,以金錢利潤為看待動物的唯一觀點。

一九九七年,上海動物園的一隻三歲海豹運到柳州「展覽」後死亡,經解剖後發現,海豹的胃裏發現十多個膠袋,一大堆石頭和鐵釘,都是父母陪同子女觀看動物時惡作劇扔擲的「食物」。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北京中央電視台報道廣東商販向活豬強行灌水:豬在板櫈上嘷叫掙扎,商販把粗管直插深喉,向每隻豬強灌四五碗黃湯。地上的生豬肚圓腹脹,奄奄一息。中央台強調「嚴打非法牟利的違法行為」,對於豬受虐待的痛苦,一字不提。
中國的法律無一條文保障防止虐待動物。早在一八二二年,英國國會通過了保護動物不受虐待的條例。一八六六年,美國駐俄羅斯公使鮑格,目睹沙皇時代的俄羅斯農民毒打馬匹,十分憤慨,回國後推動成立禁止虐待動物協會,通過反對虐待動物法案。這一年,孫中山在翠亨村出生。
歐洲也曾經有過虐待動物的紀錄,法國哲學家笛卡兒認為:動物不會思考,因此也沒有痛苦。但英國倫理學家邊沁駁斥了笛卡兒的偏見,提出「動物不會思考,不會說話,但有苦樂的感覺」,提倡對動物要人道:「皮膚上的絨毛、脊骨終點的位置,不能成為有感覺能力的生物遭受痛苦的理由」。
除了屠殺,安頓果子狸還有其他辦法。例如請中國的佛教團體出面,呼籲中國人積德,捐錢把果子狸買回來,釋放大自然。但中國社會缺乏一個「愛」字。但對於生命的權利和尊嚴的認識,中國顯然還處於中世紀。以許多中國人的邏輯思維,會認為「連人都餵不飽,有甚麼必要保護動物」、「加拿大人每年都殘酷屠宰幾十萬頭海豹,為甚麼廣東省殺幾萬隻果子狸也要受到西方敵對勢力別有用心的攻擊」。他們脆弱的民族尊嚴,或許又受了一次比籠中待屠的果子狸更加痛苦的損傷。

但碧姬芭鐸與其只寫信抗議,不如組織實際的行動,聯絡西方的愛護動物組織向中國的中小學派出教師,薪金由歐美文明國家的納稅人共同支付,配合迪士尼的卡通和玩具商品,教化中國的下一代怎樣愛護動物、尊重生命,讓下一代的中國人明白:一頭牛,不止連牛皮、牛肉、牛奶,「一身都是寶」,牠還有性靈,母牛生下牛犢,牠也有母愛。拯救中國的億萬動物,西方有責,不必視為協助中國脫離野蠻,這是中國自己的宿命——就當作盡力救援無辜輪迴降生在這個國家的萬千無助的動物生靈,建造一艘二十一世紀的挪亞方舟,為全世界積一點福。
(圖)廣東省將數萬隻果子狸以化學溶液淹殺,招來外國的抗議。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