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舊曆,今年係「宋亡三傑」之一文天祥嘅721歲冥壽,咁啱元朗新田文氏後人爭取興建嘅文天祥公園前日開幕,新鮮熱辣新景點,今日一於見識此首個以傳統歷史人物命名嘅公園,順道遊覽元朗區其他歷史文物,大發思古之幽情。
記者:陳震霖
攝影:林柏鈞
模特兒:Sing、Long(Sunspot)
公園位置喺新田鄉,佔地2萬公頃,所在原屬文氏原居民公地,公園正門一個5米高麻石牌坊,牌匾左右寫住「正氣」、「流徽」4個大字,嘩,真係過牌坊都Feel到文天祥嗰份傲然正氣,拍攝當日正值公園開幕吉日,台階兩邊插滿五彩旗幟,隨風飄揚,行80級石階,上平台,文天祥銅像就在眼前。
銅像連基位高8米,由南京名匠精心鑄造,面向北背向南,點解?等文天祥可以遠眺江西故鄉嘛;左手執寶劍,腰板挺直,鐵錚錚硬漢子造型;論五官,表情不怒自威,雙目炯炯有神,想當年佢被元軍俘虜至伶仃洋海域,拒絕招降,睇怕都係咁上下表情。
睇完銅像,唔好咁快走住,銅像後面有玲瓏浮突嘅麻石浮雕,以漫畫形式簡述文公由高中狀元到寧死不降嘅一生事迹,當然唔少得文公首遺詩《過伶仃洋》足本,最末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Sing唔明:「阿文生乜水?又為誰而死呢?」Long明顯有備而來:「文天祥係宋末名將,知不可為而為,明知大勢已去都誓死保護南宋帝昺,最後俾元軍俘虜,寧死都唔肯變節,喺大嶼山對開嘅伶仃洋作咗呢首詩囉,同陸秀夫、張世傑並稱『宋亡三傑』㗎。」所以話溫定書行文天祥公園,一定投入啲。
參觀完公園,順道睇埋東山古廟、大夫第,一條龍睇勻新田鄉名勝古迹。
東山古廟唔算大,特別之處係同時有3個隔室,分別供奉天后、土地公、侯王、雷神同龍母。如果大家農曆三月廿三嚟古廟,前面廣場重有木偶戲睇㖭;大夫第主人叫文頌鑾,咁蹺又姓文?據說文頌鑾先祖同文天祥有血緣關係,中式大宅有西方建築風格,屋內通道上拱門有彩繪玻璃、巴洛克式花葉浮雕,左翼重有個花廳,「花廳」?大家唔好心邪,其實「花廳」只係學習室,係當時文頌鑾子女嘅私人溫習室。
最後去屏山文物徑,香港名勝古迹大把,點解要嚟先?原因好簡單,因為文物徑短短1公里,已經有超過15個古迹,全程有路牌兼地標帶路,一定睇得晒。初段有700年歷史嘅鄧氏宗祠,係香港最宏偉古老嘅同類形宗祠,樓底近20呎高,前門大堂面積大到無倫,過時過節開番八、九圍盆菜都無問題。
中段有600年歷史嘅楊侯古廟,廟前石枱有超過20個神像,包括關公、觀音、黃大仙、壽星公、多仔佛等等,多數係善信留下,名副其實滿天神佛;盡頭係香港唯一古塔聚星樓所在,相傳聚星樓係風水塔,擋北煞、鎮水災、庇佑族人在科舉中考取功名,睇番鄧氏歷代人材輩出,真係咁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