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講場:匯率風險不可不理

基金講場:匯率風險不可不理

許多投資者誤以為,由於港元與美元掛鈎,只要迴避非美元或港元資產,便毋須承受滙率風險。但事實上,滙率風險源於各種貨幣之間的滙率波動,故潛藏在所有幣值資產內。這引申出3個與投資相關的重要問題:哪些宏觀因素會影響今年滙率的走勢?在選股方面如何評估滙率對個別公司的影響?最重要的是,投資者可採用甚麼策略來管理滙率風險?下文就這3個問題提供分析以供參考。

以港元資產為例,在聯繫滙率機制下,正持續跟隨美元下滑,兌歐元和日圓等主要貨幣均大幅下挫。這對投資回報有重大影響,因投資回報最終以實質購買力為衡量依歸,而港元的實質購買力已顯著下降。去年曾購買歐日原產貨品或前往當地旅行的投資者,對此定有深刻的體會。

實質購買力影響回報
基本上,美元疲弱是由於「雙赤」問題所致。美國財赤及貿赤分別高達其國內生產總值的3.5%及5.1%,令人深信美元須進一步貶值。市場質疑其他國家的投資者會否繼續為美國財赤提供變相融資,再加上近期美國保護主義抬頭,因而觸發新一輪的美元沽售。此外,鑑於今年為美國總統大選年,為了刺激出口,從而營造利好氣氛,故市場普遍相信美元將繼續處於弱勢。
然而,美元今年的下跌空間可能較去年收窄,原因之一是亞洲央行增加美元儲備。資料顯示,亞洲8大央行於去年頭9個月共增加了3170億美元儲備,遠高於2002年同期的吸納水平。兼且,隨着外資及本土資金不斷流入區內股市,亞洲央行正進一步吸納美元,以紓緩本國貨幣的升值壓力。
至於歐元強勢,主要是美元疲弱的結果。歐元現已超越其面世時兌美元的水平,對歐元區出口商將帶來不利影響,但彼等兌算損益表若以美元為單位,卻可從中受惠。
另一方面,歐元滙率高企,並無拖累歐股表現,後者自去年初起持續跑贏美股,其中德國股市從去年3月起至去年底,升幅更達66%。日圓方面,鑑於經濟正穩步復甦,日本政府可能對日圓升值採取較容忍態度,只會在滙市作有限度的干預,加上外資看好日股前景而注入更多資金,這些因素可能促使日圓兌美元進一步升值。

評估3類風險承受力
上述僅為宏觀因素,投資者應着眼於選股,並評估個別公司須否承受3類滙率相關風險。
第1類是「交易風險」,指公司就已訂立的交易涉及的未來外幣現金流所承擔的滙率風險。一般而言,這項風險較影響出入口公司,其應收或應付帳多以外幣為結算單位。此外,倘公司在海外有大型投資,例如在外地設立廠房,這些投資未來提供的現金流,可能以外幣為主要結算單位,而該公司或須向銀行借取外幣貸款作為融資,兩者均令公司承擔滙率風險。
第2類「帳目兌算風險」,是母公司在綜合子公司帳目時,須把後者帳目由外幣兌算為結算貨幣時,所承擔的滙率風險。固然,「帳目兌算風險」與「交易風險」不同,不會對公司價值和股東權益構成實質影響,然而,倘公司正進行的項目及多項貸款均以外幣結算,其現金流便可能會受影響。
第3類是「經濟外滙風險」,亦即長期性「交易風險」,乃由於公司未來銷售額及現金流均主要以外幣結算而產生。鑑於全球化是大趨勢,更多公司會以環球不同市場作為銷售及生產基地,因此投資者須注意該等公司能否有效地管理「經濟外滙風險」。
然則,投資者本身如何方能有效管理其滙率風險呢?

滙率影響力與日俱增
首先,投資者應明白,滙率對資產分配成效所產生的影響力,正與日俱增。由去年初至12月10日止,歐洲STOXX50指數按歐元計算上升15.8%,但按美元計算升幅達35.8%;日經225指數按日圓計算上升22.3%,但按美元計算升幅達34.6%。倘香港投資者於去年初以港元兌換為歐元購入歐股基金,或以港元兌換為日圓購入日股基金,便可同時享有資本和滙率升值的收益。
然而,這並非代表投資者應猜度滙率走勢作為入市時機。去年投資主題為環球經濟復甦,相信這仍是今年的投資主題。滙率主要影響環球經濟復甦的分布而非力度,因此,有效的投資策略,是把投資組合進一步多元化,投資在非美元市場例如日本和歐洲,這不僅可享有滙率升值機會,更重要的是該等市場的公司盈利具有良好上升空間。
事實上,根據研究,去年行業和股份表現,主要受周期性因素而非滙率變化所影響,因此最終的考慮仍是選股,而非猜度滙率走勢。
富達基金(香港)有限公司
富達投資熱線:26292629
網址:www.fidelit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