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厭讓蚊子叮,但蚊子偏偏愛叮我。
一行三數人,甚或三數十人郊遊,蚊子誰都不咬,都來吸我血,這是為甚麼?
有人說,是因為汗大,體溫高,又或者,血型,最對蚊子口胃;但火熱多汗的人,未必飽受蚊子滋擾,這又是怎麼回事?
前陣子,港澳鬧登革熱,有朋友來訴苦:「我最怕蚊子,蚊子都咬我。」聽了,心中竊喜,覺得這個人,宜深交;有她在,蚊子說不定都鎖定她,群起而噬,我就可以置身事外,得享天年。
讀報,發現蚊子偏愛某人,或者某類人,是有原因的;原因好複雜,美國科學家研究三十年,才知道:原來汗液裏三百零三種化學物,乳酸、丙酮和三甲基二硫醚的混合物,對蚊子,有最強大的吸引力;然而,光是一種,卻不「惹蚊」。
那就是說:乳酸只能吸引兩成蚊子,但跟丙酮混合,吸引力,就暴增至八成,再添入適量的二硫醚,蚊子就會百分之一百為你癡狂,除了咬你,狠狠地咬你,別無選擇。
大家排出的代謝物,成份基本相同;很不幸,每一種化合物的排出量,卻因人而異,如果你排出的成份和比例,正好是蚊子熱愛的,這幫揀飲擇食的昆蟲,就會跟你過不去。
人生好奇妙,代謝物,簡單說,那一身汗水裏的東西,比例稍有差異,就會影響這個人的一生;我本來打算當一個探險家,深入阿馬遜森林去探訪食人族,再寫一本《食人族傳統烹調食譜》;可惜,就因為我的丙酮或者二硫醚多了一點點,我壯志難酬,只能夠躲在防蚊玻璃背後寫專欄;丙酮和二硫醚,我從沒見過,也不認識,但影響我文章的深度,我痛恨它們,像痛恨窮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