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7.1五十萬人揭開的新一輪民主運動,經過23條押後立法、區議會選舉保皇黨大敗等節節勝利後,終於要面對真正挑戰,中央正式出手喝停港人爭取更多民主空間的訴求。有民主派立法會議員不諱言,面對中央壓力,香港人要有心理準備「打一場硬仗」,「測試市民民主信念是否堅定」。
雖然整場爭取民主的運動由反23條立法開展,但作為運動高潮的7.1大遊行,卻是集各界對特區政府不滿之大成,叫得最響亮的口號是「董建華下台」,但中央及董建華,都不覺得問題出在董身上,仍舊以「政治問題,經濟解決」手法處理,大派自由行、更緊密經貿關係等經濟利益。
有親北京立法會議員表示,最令北京不滿的,是中央向港人「派糖」後,港人不但不領情,反而在區選中投向民主派,令民建聯大敗,他引述一名本地北京官員稱,港人「吃硬不吃軟」弄到今日局面。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指出,現時的矛盾,源於兩種截然不同的政治文化和思維模式的碰撞,北京承繼中英談判時期的思維方式和做法,希望先與港府達共識:「阿爺同阿媽傾好咗,阿仔就要接受。」不過,港人心態已改變,覺得「阿仔已經長大成人」,要求有更多發言權,北京對此卻心存疑慮,一方面擔心局面失控,港府「管唔住」,企圖以中央的權威駕馭大局,因此出現北京過早介入香港政改的現象。
另一方面,北京一向深信香港民主派的背後有外國勢力作梗,不願輕易向民主訴求低頭,但港人卻不忿北京以外國勢力為由,「揑住港人條頸」,這也是雙方衝突的根源所在。劉銳紹認為,北京需要相信香港的法制及採用更高的政治技巧,才可有望解決目前僵局。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