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億四千萬年前的奧陶紀年代(Ordovician),地球有三分二生物品種突然絕種,是歷來第二大生物滅絕災難。美國天文學家估計,這次災難可能是由來自外太空的伽馬射線破壞了地球臭氧層,讓太陽紫外線直接射到地球殺死生物。
堪薩斯州大學天文學家兼美國太空總署專家梅洛特表示,當時在距離地球一萬光年內有一顆超新星爆炸,所產生的伽馬射線摧毀了地球平流層分子,產生一氧化二氮和其他化學物,破壞臭氧層,令地球被咖啡色濃霧籠罩。
但太陽紫外線仍能以超正常水平至少五十倍的輻射射向地球,殺死大批生物,特別是那些生活在較淺水位置海洋生物。梅洛特說:「我們認為有很多環境證據,都顯示奧陶紀大滅絕是伽馬射線所致。」
從奧陶紀化石估計,當時除了有三分二生物突然滅亡,還引發出長達五十萬年的冰河時期。梅洛特解釋,因為地球被濃霧籠罩時氣溫急降,形成了冰河時期。
加州大學古生物學家利普斯指,梅洛特的假設仍有待進一步檢證,但正如隕石撞地球令恐龍絕種的理論,初時也是假設,但已漸為人接受。
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