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貨公司 - 李純恩

國貨公司 - 李純恩

這天在銅鑼灣一家餐廳閒坐等人,隔壁一家「國貨公司」的霓虹大招牌在窗外閃亮。最早見到「國貨公司」這個名詞,是小時候在上海,不知是誰拿來了一本香港某國貨公司的介紹小冊子,裏面的圖片多姿多采,從「梅林牌」的午餐豬肉,到「大地牌」的風衣,還有「鳳凰牌」自行車、「英雄牌」金筆,多不勝數。
那是中國最困難的時期,老百姓整天想着的,就是如何可以好好吃一頓肉,那本小冊子上出現的東西,有的連聽都沒聽說過,但都是國產的呀,好東西,都出口到香港,為國爭光了。大家一邊羨慕,同時也覺得很自豪,當然,這些產品要是也能拿來吃吃用用,那就做神仙了。

那本小冊子就像寶貝一樣,一家一家地傳閱,到後來,差不多被翻爛了,還捨不得扔掉。
後來我到了香港,那是二十多年前,國貨公司還是有着獨特的地位,許多在其他百貨公司買不到的衣服和土產,價廉物美。那時候深圳還是鄉下,走進了國貨公司,就像回到了祖國。「地球牌」的棉襖,「桂林辣腐乳」,都是鄉愁的解藥。再後來,中國改革開放了,國貨潮水一樣湧了出來,漫到了世界各地,當你可以在紐約買到上海產的高級羊毛衫,在巴黎吃到北京「王致和」的臭豆腐,香港大大小小的國貨公司的價值,也就一天比一天往下跌去。
你開始挑剔、嫌棄,覺得國貨公司的擺設總是那麼凌亂,櫥窗總是那麼不思長進,售貨員的目光也比較呆滯。商店裏的貨物也不再吸引,你在深圳羅湖城,已經可以買到相似的,要是到了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去轉一圈,好像自己也可以辦一間國貨公司回來了。
香港人,都去大陸買國貨了,大陸出來的人,又何須在香港買國貨?香港的街頭,依然大大小小開着「國貨公司」,間間都似步入了暮年,顫巍巍望着時代的進步,不知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