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信觀點:以靜制動還是靈活調動?

宏信觀點:以靜制動還是靈活調動?

如何管理策略性資產分配,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到底投資者應採用固定的分配模式,還是因應各類資產之間的估值差距,不時作出調動?

策略性資產分配,是指投資組合內每類資產的長期或基準分配模式,而戰術型資產分配則泛指所有偏離這種分配模式的資產分配。由此可見,策略性資產分配是以投資者長線的回報和風險目標為主要考慮因素,而戰術型資產分配則着重為這個目標創優增值。策略性資產分配的管理方式建基於兩種理論基礎:
1.靜態策略性資產分配──這個理論假設各類資產所取得的長期回報存在固定的差異,例如股票和債券之間會出現固定的風險溢價。他們相信市場能時刻保持有效運作,因此無論股價、債券孳息等處於甚麼水平,市場對實質回報的期望應維持不變。投資者應訂立一套一勞永逸的固定資產分配模式,因為作出任何調動,也不會帶來額外的回報。
2.動態策略性資產分配──這種理論假設市場運作欠缺效率,因此資產的購入價格將對日後的回報水平帶來重大的影響。此外,理論又假設資產分配模式應以當前的估值水平為投資起點,然後設定3至10年的投資期。
戰術型資產分配不會設定明確投資期限,但一般嘗試在6至12個月內賺取回報差額。採用靜態策略性資產分配的投資者則會作出長線投資,因為他們認為長遠而言,市場對投資回報的預期心理是相當穩定的。動態策略性資產分配的投資期則介乎兩者之間,既不會在6至12個月內更改投資組合比重,也不會訂立長逾10年的固定分配方案。

不同策略有利有弊
靜態策略性資產分配的主要優點,是易於執行──投資者只需訂立投資方案,即可一勞永逸。然而,這種投資方式的主要弊端,是假設市場能有效地運作。若市場能夠有效運作,則最新的資訊將會完全從資產價格中反映出來,而由於新消息是無從預測的,所以資產價格亦會不時變動。因此,資產的買入價格應不會對預期的回報水平產生任何影響。
然而,市場運作並不一定具有效益。這表示資產的買入價將對回報水平產生重大的影響,而且投資者可在某程度上預測中期的回報水平。最重要的是,熊市或牛市均可能維持一段很長的時間,而各類資產之間的風險溢價會在中期內大幅波動。若投資期長達20年或以上,理論上這些問題不會產生影響,但事實上,投資者的目標投資期卻往往短於20年。
動態策略性資產分配的主要優點,是認同市場並不能有效運作,牛市和熊市將維持一段長時間,而且投資者不會訂立很長的投資期。然而,動態策略性資產分配亦存在多項缺點,譬如入市時機可能難以掌握、投資者必須具有適當技巧和付出心血才能持續取得理想回報,而長遠來說,做法或會導致策略性資產分配方案出現重大的變動。
若要動態策略性資產分配取得理想的成效,投資者必須以系統化的方式預測中期回報。只要利用現時的股息率和名義本地生產總值增長率,制訂一個簡單的運算模式,即可準確地預測中期的股票回報。物業資產方面,投資者可利用現時的租金收益率和通脹率制訂類似的預測方案,效果亦非常理想。債券方面,現時的債券孳息率對預測中期回報最有幫助。

動態策略成績理想
我們的分析顯示,若於過去100年間運用上述回報預測模式進行動態策略性資產分配,雖然或會在個別期間取得較低的回報,但最終的總回報將遠遠超越靜態策略性資產分配。
如何進行策略性資產分配,是投資者一個重要的決定,關鍵在於了解靜態和動態分配方式的利弊。雖然有證據顯示市場運作並不一定符合效益,但動態策略性資產分配仍涉及投資風險。若要取得成效,投資者必須具有足夠的投資技巧和資源。
每年檢討資產分配
由於市場趨勢、投資者的負債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均會不時轉變,加上市場會出現新的資產類別,因此基金或個人投資者不應長期恪守固定的策略性資產分配方式,而應每年檢討一次。
TonyDolphin
環球經濟及策略董事宏信環球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