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領導特質 - 李怡

李怡專欄:領導特質 - 李怡

年十月底,《經濟學人》曾出過一個關於大企業領導人的調查,其中提到作為領導一個大型上市公司的最高位的人,需要怎樣的特質。綜合成功的大公司總裁的意見,《經濟學人》提出了「十大特質」,包括:
一、嚴正的道德感;二、勇於做困難的決定;三、思想明晰,能掌握要點;四、企圖心;五、有效的溝通技巧;六、知人善用;七、培育人才,為公司儲備未來的領導人;八、自信;九、適應能力;十、魅力。
這十大特質,不僅適用於大企業,大概也適用於一個政府。如果一個政府的最高執政者在上述十大特質中有八九項不及格,那麼要他勉強去當一個領導者,對他本人以及對在他管治下的人民,都是一樁痛苦的事。

在這篇短文中,不可能十項都詳說,筆者只挑其中幾點來談談吧。
十點當中,最重要的是「嚴正的道德感」。所謂道德感,它不是體現在甚麼儒家哲學、甚麼「愛國愛港」的意識形態或情意結之中,而是當領導人的,須有被他手下的人才、員工和人民認同的價值觀。有了這個共同的價值觀,那麼再大的困難也可以號召人民來共同面對。比如美國的「九一一」災難,災難發生後,紐約市長朱利亞尼、美國總統布殊所強調並且也是美國人民所認同的自由、法治、民主、人權的價值觀,強調美國不會屈服於恐怖主義的恫嚇之下,而會堅定地同恐怖主義作戰到底。正是這種廣為美國人民認同並引為驕傲的「嚴正的道德感」,使朱利亞尼和布殊都一度得到最高的支持率。
「勇於做困難的決定」。領導人經常要面對各種利害衝突,在無法掌握充份事實的情況下,做出決定。不忍造成別人的痛苦,害怕樹敵,需要充份證據才能做決定的人,不適合擔任領導人。
「思想明晰,能掌握要點」,是做困難決定的必備條件。領導者必須要從複雜的情況中,解析出關鍵要點,才能規劃有效的策略。在時間壓力及眾說紛紜的混亂中,領導人必須能專注在重要的議題上,對於無法達成的事項,也要務實地放棄。
「自信」的意思是,必須和一群優秀的人才共事,還要引導、激勵他們。真正的自信使人能夠承認自己的弱點,並尋求協助,而不會過於防禦,自覺不如人。成功的領導人必須能坦率表示,我不知道接下來該做些甚麼,卻不會因這句話失去下屬與幕僚的尊敬。
「適應能力」是指事情不順遂的時候,仍能保持活力與彈性。他不僅要察覺民意、政治風向的變化,還要能迅速找出應對之道,不被自己過去的信念所局限。
隨手舉出來的這幾點,若與董伯的施政報告相比較,董伯所講的,哪一點不是與上述的要求正相反。
他死抱着「愛國愛港」的意識形態,與多數市民的民主價值觀唱反調。他提出的對當前種種矛盾的解決,總是窩窩囊囊,前怕狼後怕虎。他一直對市民的主要訴求、當前施政的最大問題在於市民對當政者缺乏認受性這一點,懵然不知。他缺乏承認自己弱點的自信,他的自信毋寧表現在固執上。
他一直被他過去崇尚絕對權力的信念所局限,而察覺不到不僅香港民意,而且大陸的政治風向也已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