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二○○四年施政報告,找尋二○○三年的痕迹。究竟董建華經過激情動盪驚心動魄令香港人又哭又笑的一年,有甚麼改變?不得不承認,他聰明了一點。
政制改革是焦點,董建華處理這個課題也特別聰明。他終於把民望最高的煲呔從雪櫃解凍,讓他領軍處理下屆行政長官香港人有得揀抑或冇得揀?
千萬不要批評董遠離燙手山芋無承擔,這是香港人過去七年求之而不得的。應該慶幸,他終於明白自己退後一點有好處;也希望這一着,意味他學懂民望高的下屬應該加以善用,而不是擔心風頭被搶而束之高閣。
聽曾司長公開講甚麼「飲香港水,流香港血」這些只有他閣下毛管可以接受的台詞,大家也只會笑兩聲,最多揶揄他一句:「難道司長不是與其他香港人一樣飲東江水?」換了其他官員說,民間恐怕反應大得多。董建華有這樣的夥計,怎不好好用盡?
但我忍不住好奇:煲呔主打政制改革,肯定獲北京認可,否則董不會做;但究竟這是北京的主意還是董提出?左派圈子一直吹淡風,說北京不接受曾蔭權,今次是否煲呔鹹魚翻生轉捩點?坊間有相士預測煲呔隨時辭官,千萬千萬千萬不要與他處理政制改革這件事掛鈎。
看了七本施政報告,這一本,確實最無料到。我當然希望他可以寫得更好一點,但如果真要選擇,無料到遠勝搞亂檔。看,董先生實在比以前聰明。
我甚至罕有在施政報告見到這樣的字眼:過去一年,香港辦了好多盛事,「多數成功」、民政事務署在各區搞地區活動,「有個別不成功的事例」──他竟然不再一味唱好。雖然僅僅兩個小例子,已令人眼前一亮,因為從前從未如此。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