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地公布向中國銀行及中國建設銀行注資450億美元(下同)後,《金融時報》引述內地官員稱,包括上述兩行,中國已準備逾千億元,為內地四大銀行增資,料中國工商銀行是下一個獲注資的目標,然後是中國農業銀行。
《金融時報》昨日引述內地財金官員說,中行及建行獲注資,是為4行增資的首步。該官員又稱,在4032億元外匯儲備中撥出資金,除可協助4行外,也可為人民幣有關重估的壓力護航。
繼中行及建行,官員指出,下一家獲注資的會是工行,但時間及金額仍未決定。至於農行則較難處理,料拯救計劃也要較長時間設計。據官方估計,中國4大銀行共有約2萬億元人民幣的不良貸款。
惠譽國際亞洲董事總經理DavidMarshall也相信,內地會繼續為4大行增資,以改善不良貸款比率及資本充足比率,料整項計劃會遠超過1000億元,但即使動用資金達4000億元,也不會影響內地財政狀況,而該機構也不會改變給予內地的信貸評級。
標準普爾在落實兩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計劃後,將中行及建行的BB+長期外幣評級的評級展望,由「穩定」調整為「正面」。中央對內地銀行直接注資,充份顯示政府在銀行改革上的立場更趨堅決。另若日後內地政府公布工行及農行的改革計劃,標普會對其評級作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