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利率偏低 未見通脹

國際視野:利率偏低 未見通脹

美國債市漠視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和理事貝南克強調利率仍會處於低水平相當一段時間之言論,聯邦債券價格前晚急跌,10年期國債孳息飆升至4.4厘,30年則升上5.2厘,只有短期如2年債券價位維持不變,反映投資者對美息「當前」無動於衷,長期則追之哉!

美債價格急跌
投資者的看法,表面證據成立,理由有三:首先是美國經濟去年第3季錄得8.2%增長,專家估計第4季不會少於4.5%,不乏國際金融機構及大行分析員預期,今年全年美國GDP增長約在4.5%至5%之間。經濟若沒有理想的消費及投資支持,又何來上述增長數字,那麼利率又豈有不預期上升之理?
其次是美財赤龐大,未來日子必須大量拍賣國庫債券「吸水」來填補財政預算赤字,有這塊「大水綿」在,多少令人擔憂利率會被扯高吧!最後是儘管聯儲局仝人盡派定心丸指短期不會加息,但傳統智慧告訴人們,利率長期偏低之結果是誘發通脹,瞧瞧各類商品及期貨、各種貴金屬、石油甚至房地產價格皆升個不亦樂乎,通脹心理又怎壓抑得住,那麼以邏輯推理衡量,利率走向已不言而喻矣!
然而經驗告訴我們,當人人看法一致的時候,奇怪的是結果往往會出現偏差(筆者不敢說是全錯),美國經濟近兩季不錯有強勁增長,但這是否「布拉格」效應,能否持續仍待證實,當失業率短期內未見有長足改善,人們還是不應高興得太早,商品價格上升是因為美滙走軟,資金四處流竄找避難所所致;長債孳息上升,不排除是大戶或有心人托高來請「大老爺」(美國政府)入甕者,通脹真正來臨,不容易估到,信焉?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