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之見:耐心等待國企未升完

英之見:耐心等待國企未升完

主要國企終於出現調整,對比早前的升勢,這種幅度只是正常不過,但對於高追了的投資者,殺傷力已不算低。食得鹹魚抵得渴,股價沒有可能一直一飛沖天,高追入市,便得冒短線調整的風險。
有朋友反映筆者近期相當消極,其實本身一路相當積極地迎戰,只是市況變化速度太快,在報章推介不太適宜。例如前日追入,是仍有利圖的做法,但如未能把握機會高位回吐,則勝負尚是未知之數,步速太快,在有時間性限制的媒體上作推介是極之困難。
昨日早上的經驗值得記存,無疑中國鋁業(2600)配股反應熱烈,早前安徽海螺(914)、中銀香港(2388)及恒基地產(012)的經驗都是正面。但配股始終是反映股票供應有增加之虞,沒有理由反過來將這件事看成正面,筆者有些朋友居然堅持正面的演繹,如此固執,難怪市況會出現調整。
當然早前配股之後向好,可是股價愈高,形勢有變的機會更大,正確的分析方法,是將事件先行獨立來看,再回應市場氣氛及股價反應來看有沒有投資機會,沒有理由甚麼消息都當成利好的因素。

海域估值不高風險有限
筆者認為國企股中長線升浪未完,但剛剛有不少人中伏,調整應該維持較長的時間,可以耐心等待。策略上除了側重於零售股之外,個別工業股也有可取之處。
如果配合其他股份的走勢,似乎以海域集團(1220)較可取,同類股份亞洲鋁業(930)大成交突破,子公司海域化工(2882)算是有些CEPA概念,在低成交下慢慢回升,海域一向估值有折讓,主要是現金流一項令人感覺不舒服,但在上一期中期業績已經扭轉了這個情況,引證早前的情況,主要是信貸政策轉變的結果。雖有原材料價格上升的風險,但近期至少有另一利好的轉變,就是中國房地產忽然看好,道理上應該惠及海域這類建築材料公司。反正股價牛皮多時,估值又不算高,就算市場繼續沉醉中資股,下調風險也不大,提供這類比較靜態的股份,無疑需要耐性,卻似乎比較適合,因為上升空間相對較大,無需頻密改變看法。
黃國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