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店六個月,還在「試業」,小的,試得不錯,對面大鋪,無事就買些字畫文玩擺進去,榆木大飾櫃搜羅了六個,酸枝桌子買了兩張,天天納空租,當貨倉,一牆檸黃大捲閘垂着,轉眼半載,就是懶得掀起來。
「大店,為甚麼還不開業?」朋友們關愛,都認為我這樣「做生意」,沒生路。「我打算請一個嬌滴滴的店長,但嬌滴滴的店長,根本沒力氣拉起這重甸甸的捲閘。」我晏起,最怕每天按時開閘,只好繼續當貨倉,過了春節,再作打算。大店無開期,小店午後迎客;但「客」,有兩種,非常典型,也非常討厭。
第一種,財,可能不大,但氣粗,指着幾櫃石頭:「邊件最貴?」說了,命拿下來,抓在手上死命搓,搓完撂在桌上,「我不懂石頭,但我朋友懂,有空我帶他來看看。」這種大爺,還真會「安慰」我們開店的;心領了,既然不懂,不珍惜,也不打算領略玩石的趣味,你來問「邊件最貴」作甚?
第二種,多是婦人,進門,不望人,不看石,繞着桌子轉半圈,就擲下一句:「冇嫁拿?」小店,是賣壽山石的,餘物都是點綴,不專精,大娘你沒文化,不屑瞧石頭一眼,我還有甚麼可以給你嫁,讓你拿?你預期我這裏,有甚麼「嫁拿」?
店小,石頭更小,小閣樓的藏石,自問不遜於尋常的「展銷」,你真有錢,石癲刻的大田黃,林文舉的薄意三色荔枝章,可以到銀行保險箱去拿給你;你藏了好石,要賣給我,我也高興。然而,你目的不明,愛惡不清,送來「冇嫁拿」,當然換回「冇嫁啦」;我又不是開超級巿場,賣石頭,有甚麼虧欠你?平白惹你生氣?
好不幸,遇上的這兩種「客」,多是香港人。
我記心不好,為免「邊件最貴」和「冇嫁拿」臨門,再遭冷待,我打算送他們「八折卡」;無卡的,都賣半價。春節照常營業,這是我的會客室,不「營業」,到哪裏會朋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