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行政總裁
方敏生
香港的社會穩定正面臨危機,現時每三個青年便有一個失業、平均每日有三名巿民自殺、每日發生十宗家庭暴力案件、虐待配偶的數字在五年間上升兩倍。至於香港的窮富懸殊更位列世界五大,貧窮率自八六年上升超過五成,每四個兒童便有一個生活於貧窮家庭。
我們的社會真的生病了,雖不至病入膏肓,但卻造成機能失調。持續惡化的家庭暴力、失業率、自殺率及罪案率等社會問題猶如計時炸彈,市民承受着極大壓力,基層怨憤不斷上升,社會問題這樣爆發下去,肯定直接影響社會穩定和政府的管治。一個對政府、對前景、對人際關係失去信心的社會,根本無法處理危機,更遑論提升抗逆能力面對未來挑戰。
拖延社會問題,政府及每個界別、每個階層都要付上沉重的社會代價。我們衷心期望特首即將公布的施政報告除在經濟和政治着墨,也要對解決快將爆破的社會問題及改善民生作出承擔,鼓勵社會互助,減少負面標籤弱勢社群,免致有需要的人得不到協助或不敢尋求協助。
誠然,經濟資本的投資固然能增強競爭力及促進經濟發展,但人力資本的投資卻是香港創造繁榮的最佳方法,當中社會服務擔當重要角色,使有需要人士及家庭更積極地生活,在逆境中自強,這是建立一個成熟及穩定社會所不能缺少的。在我們每日接觸的個案中,不少巿民處於崩潰邊緣,而前線的社會服務機構和社工亦同時承受沉重的工作及精神壓力,若政府繼續大幅削減社會服務開支,我們實在難以開展新服務以迎合新需求,甚至無法維持現有服務。
面對種種困難,香港各界需要共同承擔。我們要求政府承諾積極推動市民及企業參與社會服務,建立「官、商、民」的社會夥伴關係,共同承擔改善民生、推動社會及經濟發展的責任,建立市民對社會的歸屬感及社會凝聚力。
為紓解民怨,政府應重新檢討現有諮詢架構,吸納持不同意見和有實務經驗的人士,最重要的是真正諮詢,而非進行預設答案的游說硬銷。政府面對的困局路人皆見,我們期望政府管治層與巿民坦誠溝通,民間團體作為接觸面最廣的界別,將繼續向政府反映巿民的訴求,並與政府共同探討各項對民生影響深遠的重大政策,達致社會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