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新股熱潮去年年尾推至高潮,不少投資者從中獲取利潤,但有不幸股民懷疑認購新股的退款支票被盜竊,未能發一筆新年財,更要破財。有讀者向本報投訴,在去年12月申請中國人壽(2628)新股,惟國壽上市已兩個多星期,一直未收到獲分配的股票及退款支票,追查下發現有人以其名字在一家銀行開立戶口,存入有關退款支票,款項更已被提走。
據了解,至今已發生7至8宗同類案件,懷疑有人從大廈信箱盜取退款支票後,再利用有問題的身份證明文件在銀行開戶,將支票兌現。
警察公共關係科發言人證實,曾收到有關報案,目前仍在調查中,未正式列案,並未能提供同類舉報的總數。
證監會發言人表示,注意到有投資者作出投訴,目前仍在跟進。金管局發言人表示,有關銀行已知會金管局,目前正了解事件。
該名自稱X先生的讀者向本報表示,較早前他申請國壽股份,但未獲足額分配,本應有一筆約10萬元的退款,但他一直未收到退款支票。他曾向中央證券登記查詢,職員表示支票已寄出,着他耐心等待。
直至上月29日,他正式致函中央登記,要求將支票截票及補發股票,兩日後獲回覆稱支票已被過數。X先生及後獲悉,該支票乃存入永隆銀行戶口,但戶口並非他開立。他於是報警求助。
據本報了解,永隆銀行已於上月31日報警,正交由警方處理。至於X先生未收到的股票,他已向中央登記申請補發。
據悉,有關騙徒較早前到銀行以受害人名字的臨時身份證開戶,翌日到該銀行另一家分行存入支票,之後再提取現金。目前,已有數宗同類案件,主要集中在土瓜灣及西營盤等舊區,部份受害人地址甚至在同一幢大廈,故懷疑有關支票與信箱失竊有關。
對於以臨時身份證開戶,有銀行界人士指出,銀行界一般會接受使用臨時身份證開戶,因為「這些是正式的法律文件,連到澳門都可以,出入境也接受,故銀行普遍也會接受。」
不過,在處理支票時,個別銀行只接受「有入無出」的做法,即客戶在入票後,要出示之後獲發的身份證正本到銀行分行確認,才可以從戶口提取現金。但即使銀行沒有這種安排,也不屬違規,不過當中可能存在疏忽問題。
至於銀行是否應作出賠償,該人士認為,要按個別情況而定,不過銀行一般都會作出賠償。市場人士估計,騙徒取得受害人的臨時身份證,有可能是按其名字偽造,或者是盜取受害人其他信件取得其個人資料,直接向警方以受害人名義報失身份證,然後向入境處申領臨時身份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