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南韓大邱市地鐵縱火案導致逾百人死亡、東京地鐵被施放沙林毒氣,數千人死傷。地鐵除了是準時快捷的交通工具外,亦是較易發生大型災難的地方。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及消防處官員均讚揚地鐵在昨日的縱火事故中,處理得宜,而一名曾參與本港地鐵車廂設計及抽風照明系統安裝的工程師表示,本港地鐵設計足以應付大災難,一旦發生火警,乘客有半小時的安全逃生時間,但在隧道內開門逃生卻絕非上策。 記者:譚暉、陳沛敏、林社炳
香港工程師學會前會長梁廣灝指出,在一般情況下,本港地鐵的設計可以應付到大災難的乘客疏散工作,故乘客若在地鐵內遇上火警,最重要是聽從列車司機指示的逃生路線,並保持冷靜。
他解釋,地鐵每卡車最多可容納三百人,以一列八卡的列車來說,乘客總數約二千四百人。當初在設計上已考慮到大型災難的應變措施,地鐵絕對可以在十分鐘之內,將全部乘客疏散到安全的地方。
此外,地鐵每個站之間的車程只需約二至四分鐘,發生火警時,車長通常都可以將列車續駛到下一個站,然後打開車門,乘客在十數秒內即可全部由車廂逃到月台。加上地鐵列車均採用低易燃物料,在車站及隧道內也裝置良好的抽風系統,一旦發生火警,乘客在半小時內仍然可以安全逃生。不過,梁廣灝提醒市民,地鐵車廂窗口上端的小窗,並不能讓市民作逃生之用,只是在緊急時用以增加空氣流通,以免在密封的車廂內出現乘客窒息。
消防處副處長郭晶強則表示,在南韓大邱市的地鐵災難後,消防處曾檢討本港地鐵的緊急應變工作,並定期在地鐵內進行演習。
郭晶強指,地鐵是次應變做得不錯,包括即時啟動車站排煙系統,因此,昨日消防處到場主要是控制肇事車廂免出現死灰復燃。地鐵職員也依足指引工作,包括肇車列車的車長選擇繼續駛到下一個地鐵站,開車門疏散乘客,他形容這是最快的疏散方法,較列車在隧道中途停車、車長打開車頭及車尾兩個逃生門疏導乘客,更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