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能制剛 「道」修至境

「柔」能制剛 「道」修至境

日本的國技柔道,除是全身運動外,還可鍛煉運動員的修心養性,比賽過程更是鬥智鬥力;而兩位同是十五歲的香港柔道隊代表何詩敏及崔耀良指出,習柔道最有趣及刺激的是能以弱勝強,以及可瞬間扭轉形勢。文:曾雁平攝影:黃冠華

柔道的「柔」指不與對手鬥力,而是利用對方的力量,轉化為自身的優勢;並透過各種特別訓練,利用智力及技巧,去制服對手。
至於「道」則是對精神上的修煉,以培養出良好的品格,令練習者氣高而不驕,產生堅定信念、刻苦耐勞、擁有仁義禮的風範,養成當機立斷的氣概,達至完美人格的境界!
事實上,柔道已獲世界體育界認同為一項愈練愈靈活、愈敏捷的對抗性運動;縱然時間延長,也不致於很快地感到疲倦;另外,經過系統性訓練,運動員的骨骼及神經系統器官,會比一般人發達。

瞬間可扭轉劣勢
小學五年級就開始學柔道,年前入選香港柔道集訓隊的何詩敏表示,柔道變化多端,每個細微動作均可有效地牽制敵方,從而達至「順道制勝」、「以柔制剛」及「以弱勝強」的道理。她說:「柔道最特別的是,就算身材較輸蝕,或比賽中處於下風,只要把握到一個機會便扭轉形勢,反敗為勝。」
六歲已開始學柔道的崔耀良指出,平時習柔道還須加上跑步、游水及器械等運動作為輔助,故學了柔道後,身體明顯強壯了很多。他說:「柔道是有身體接觸的對抗性運動,故受傷在所難免;而教練在平時訓練中會提醒隊員小心,並教導我們如何避免受傷。」

加強培訓育明星
在香港搜尋網站中輸入「柔道」兩個字,便可也找到很多本地柔道網頁,包括不少屬社團或學校柔道組織。而香港柔道總會主席黃寶基謂:「目前參與柔道的人確實不少,很多更屬年輕人,只是近年柔道界缺少了明星級運動員,令到這項運動未能引起公眾注意。」柔道總會近年加強了青訓推廣,並加強培訓港集訓隊成員,將每星期訓練增加至五次,希望不久將來能培育出本地柔道界明星。

柔道招式
柔道可分為「投技」及「固技」,當中投技有七十一式,而固技有二十九式。「立技」即依其施力部位之大小可以分為手技、腰技及足技。至於捨身技則是依據身體傾側度,又可以分成真捨身技及橫捨身技。「固技」可分為壓制技、絞技及關節技三類。

柔道3招
大外割看:準機會,掃對手的右腳或左腳的腳跟後,把對手的重心腳由正後方掃去,把對手摔下。
大內割對手:兩腳向外張腰下沉,重心低的時候,用腳掃對手的左腳膝部後面,右手推向後,把對手向正後方摔倒。
單手背負投單手:背負投是把對方向前方浮起,令對方胸腹貼在自己的背上,自己則以大弧線的軌迹把對手摔倒。

柔道的級別之分
柔道的級別可分級及緞。最低者為六級白帶,然後依經驗逐步晉級為黃、橙、綠、藍、以至最後的一級啡帶,然後接受升緞考試,合格者晉升為黑帶初緞,而黑帶又細分為十緞。

柔道知多啲
柔術本身源自相撲。在日本的江戶時代,柔道曾盛極一時,是武士必修科目。一八八二年,「柔道之父」嘉納治五郎將柔術發揚光大,通過攻防訓練來磨練身體及精神。因此,柔術跟劍道及空手道等日本傳統武術一樣,加上一個「道」字。
由於柔道是屬於日本的傳統國技,所以甚得日本人的推崇。日本人不但視柔道為一種分勝負高低的競技比賽,而且更是追求精神修煉及人格培養的運動。

邊度有得學
香港柔道總會
電話:25048360
網頁:www.hkjudo.org
香港筲箕灣青協柔道組
(3個月費用200元)
電話:28859353
電郵:www.hkjudo.com

大外割

大內割

單手背負投

何詩敏

崔耀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