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之見:自亂步速得不償失

英之見:自亂步速得不償失

港股近日的氣勢遠超預期,忽然輪到地產股發力,絕對是始料不及。筆者認為比較安全的應市策略,是留守在相對落後的零售股,雖然有沙士風險,但沒有這樣的顧慮,便不是目前的水平。以市面氣氛,消費者並不特別擔心,地產股市氣氛都好,應該對零售市道有所幫助,不計自由行的概念,也有甚佳的炒落後條件。
可是這類策略,已經不合時宜,股市氣氛太好,隨便找一隻中資股,短炒隨時有兩三成的回報,零售股雖不像以往般無人問津,但普遍只得一兩千萬元的成交,炒味不夠濃郁,成交不夠活躍,是造成了欠缺炒家的惡性循環。
如果要迎合潮流,其實應該找一兩隻落後紅籌來推介,但筆者認為只是投機之選的話,便無謂推波助瀾,畢竟業餘投資者風險承受程度有別,而且未必可以緊貼市況。
太過短線有違一向風格,亦會造成品牌混淆,筆者最不想的,是令人將沒有太大信心的投機選擇,當成長線投資的重心來出擊,畢竟過往曾有失手經驗,尤其是在目前的市況,更加值得小心。

市勢旺盛股評價值下降
市勢太旺,股評的價值根本有限,最簡單的指標,就是投資講座的反應人數,今次明顯比上次少了一大截。
2628-2899這看似電話號碼的數字,在早前已足以笑傲缸湖,還需要甚麼專家?現在滿街都是股神,保守的專家只是阻人發達的人物而已。
最可惜的是,本身近日需要參與市場推廣的工作,可以說是在最不恰當的時候,去做這一件事情,太少人是以長線的角度,去考慮一套策略的運作。筆者也曾考慮放棄過往的信念,把握千載難逢的市勢,一起大炒一轉。私下變招沒有太大問題,但假若在專欄中取態改變,便令到讀者混淆了風險的概念,以為一些投機選擇,是重心出擊之選。
所以變得過時也是沒有辦法,反正市面上大堆名家,提供其他的選擇,要找參考是絕對不難。而維持一貫性的作風,不隨意變招,並非不求與時並進,而是因為理解一向運作的風險回報水平,自亂步速,反而有機得不償失。
黃國英
電郵:[email protected]